「家全七福」酒家的英文名字叫Seventh Son Restaurant,外國人看了,大概不明其意,要解釋一番,要不然,有些人會把餐廳與余叔韶大律師的傳世之作「與法有緣 A Seventh Child and The Law」扯上關係,余叔韶先生在家排行第七,是第七子,此點與徐維均先生相同。
徐維鈞先生請吃晚飯,不吃鮑參翅肚呢類福臨門名牌菜,大家吃一般菜式,於平凡處見功夫,例如石榴包、陳皮蒸牛肉餅。石榴包配以野生珍菌和五行菜湯底,是一款素菜,味道鮮美之極。徐公子德耀先生在座介紹,他近年傾向素食,經常研究新鮮蔬果的入菜方法,現已初有成果,可以炮製一桌絕不油膩,絕不煎炸的齋菜,味道清新,採材可普通,可名貴,例如以日本松茸配北菰,足可令人傾倒。
徐德耀原來是醫生/病理學家,具博士學位,與太太同留學英國,太太是獸醫,夫婦兩人開設了一家病理化驗所,可為不同的家庭寵物作病毒檢驗,例如貓狗吃了含有三聚氰氨乾糧之類。大概是接近動物多了,愛護動物之心強於一般人,故此已一改家庭的傳統,只愛吃素,這晚我們吃傳統乳豬、蒸牛肉等,徐醫生只一味吃素,左丁山靈機一觸,對他說:「近年香港人注重健康飲食,你不如在家全七福引入第二類餐牌,提供各款名貴素食,與第一類餐牌,即鮑參翅肚炸子雞等並列,給食客來一個fusion,crossover,可創香港風氣之先!」
陳皮蒸牛肉看似簡單,「七福」的這一菜式,卻令人吃得回味無窮,一碟牛肉可令人盡飯三碗。左丁山在東京丸之內見過「福臨門」的分店,有炸子雞提供,在日本吃雞,只見雞肉,不見雞骨,但東京福臨門的炸子雞與香港無異,七哥說當中有一段故事。二十多年前,他到日本開創福臨門,苦無活雞供應商,苦思之下,得朋友幫忙,引進了二千隻龍崗雞雞苗給予一家家族式農場飼養,條件是農場不得以龍崗雞供應福臨門以外的食店及糧食商人。日本農場果然守信用,完全不供應雞隻給其他日本食店,只供日本福臨門御用,即有剩餘,還是劏了去骨才賣給市場。七哥話丸之內、銀座一啲高級行政人員就係為咗「吃雞有骨」而光顧福臨門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