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的近律師行將記錄了香港160年來歷史、共8,000份檔案文件移交香港大學圖書館保存。文件細訴了香港社會上各階層百年間的錢銀轇轕、商貿活動,包括麼地爵士(Sir H.N. Mody)去世後拍賣大宅物件的價目清單,連桌球房內四幅油畫和痰盂都記錄在案。還有積極參與辛亥革命的巨富、華商「九老會」之一李煜堂保險公司發出的保單、妓寨老闆以年息12厘借款1,800元的借據等等。
記者:張婷婷
龐大的「的近檔案」(Deacons Archives)觸類旁通,一頁文物,足以反映舊香港的歷史掌故。其中一張1846年維多利亞女皇以年租3英鎊10先令(約當時17元)批出紅香爐區(現為銅鑼灣聖保祿學校及醫院)的農地地契,文件真本正在港大圖書館展出。同一資料夾內未曝光文件顯示,承租人都爹利(George Duddell)將農地租予農戶。
干德道大宅呎價7毫
1901年,港府潔淨衙門向都爹利遺產執行人的近律師行發出「消除污穢通知」,要求於14日內為農地鋪設排水管道和加添不滲漏覆蓋物。
同年有人提出以1,500元買地,的近還價2,000元,買家稱要視乎電車系統效果才考慮。其後港府於1903年鋪設電車路軌。
另一未曝光文件為1911年麼地爵士(已去世)干德道大宅百事樓(Buxey Lodge)的家具拍賣價目清單。大宅現為高級公務員宿舍,麼地1909年以4.5萬元購買百事樓,面積63,118方呎,呎價約7毫子;今日干德道呎價約2萬元,價值可逾10億元。
清單內包括底價1,400元4幅C. Charpentier(相信是法國女畫家Constance Charpentier,1767-1849)的大型油畫、1.5元的痰盂和千元的桌球枱。以牛豬肉市價在過去近百年的變化推算,現時物價約為當時的100倍,故可估計該痰盂價值相當於現時的150元。
8萬元物業保費400
主要華商「九老會」兩名成員的名字同時出現在上海聯保水火險有限公司發出的保單。「九老會」包括李祐泉(當押業名人)、郭靖堂、傅翼鵬、杜四端(南北行米商)、李煜堂、周東生、郭少鎏(買辦)、周壽臣(東亞銀行董事長)和周始南。
九老之一李煜堂為聯保的監理,在保單下款蓋章,而投保人為傅翼鵬,承保物業是傅位於皇后大道中4號、造價8萬元的物業,保費400元。戰後皇后大道中4號曾為拱北行,其後與2號希爾頓酒店地皮合併發展成長江中心。長江中心只租不賣,斜對面皇后大道中9號呎價高達3萬元,推算4號商廈價值數十億元。
李煜堂為清末香港巨富,曾經營藥業、電燈、保險、四邑輪船公司、廣東銀行等業務。1900年曾斥資創辦革命黨報紙《中國日報》,加入同盟會,以財富支持革命,名下金利源藥行作為革命黨收發訊息中樞。民國12年獲委任為「中央財政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