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又再上路,攀上九龍坑山再往鶴藪。「你們去九龍坑山咁勁!」在張屋村遇到的女行山客,一聽到我們的行程便驚叫。其實上九龍坑山的路還好,由張屋慢慢走,一小時內就到山頂,只是末段比較多樓梯級。接近山頂,已能看到吐露港以至大美督的景色,頗有滿足感。接下來的路便以下坡為主,樹蔭也較多;走到鶴藪水塘,便聽到許多鳥聲:原來水塘區的林木,是紅耳鵯、畫眉、鵲鴝等雀鳥的棲息地,縱然見不着牠們,也知道牠們就在附近。沿馬路走到鶴藪營地入口,肚子竟又餓起來,正好達到辛苦半天翻山越嶺的目的──準備個空肚子,到聯和墟新漢記,嘆多一頓客家飯菜。
招牌炒雞黃酒香
新漢記有許多明星和政客青睞,像葉澍堃、曾蔭權、梁振英,都曾搵食搵到入粉嶺。「還有好多明星,像Chilam(張智霖)、草蜢……貼晒出來當人家是門神。」老闆兼主廚蘇偉漢說。他本是沙頭角的客家人,15歲入行做西廚,後來轉做客家菜。「小時候周圍食,成條村啲好嘢都俾我食晒,長大以後,便想煮回那時吃過的味道。」他現在每天仍到處找食材,包括海鮮。「客家人不一定吃扣肉,香港很多客家人都住海邊,用蝦蟹炒菜,食材很豐富。」像他的墨魚炆黑毛豬肉,驟眼看跟剛剛張家村的沒甚麼分別,但其實加入現在最時令、一隻有七、八斤重的墨魚。「墨魚在清明前後到淺水地方產卵,所以能釣到最肥美的墨魚。」跟豬腩一起炆了近一小時的墨魚不但不韌,且又腍又入味,下飯一流。另一時令菜是炒蕎菜,即是蕎頭長成苗、取其最嫩的部份,一年只有春天能吃到。
招牌菜自製黃酒炒雞,就用自家釀的糯米酒,加薑、紅棗和多肉鮮嫩的三黃雞塊炒成,每口雞都吸收黃酒精華,滿腔米香。「黃酒雞還很補身,客家人坐月時都會吃。」還有豬蹄筋:以豬前蹄的腳面筋,加白胡椒、薑和紹酒煮45分鐘,有嚼勁而不黏口,點秘製醬油更是好吃,素來不吃筋的記者也大咬起來。「豬蹄筋一隻豬得兩塊,而且好少地方有得賣,好多客要留,最好先打電話來預訂。」說着說着,缽裏的豬油撈飯已吃光,菜也吃得七七八八。行山消耗了的熱量,這番連本帶利吃回來,也在所不計了。
Check!登高望遠海
B.九龍坑山高440米,雖不是新界最高山,但山頂可一覽各地平原山谷。北望粉嶺、上水平原,南望則可遠見香港第一高山大帽山;由這裏東南望近見大埔海,遠見船灣海,天朗氣清甚至可見赤門、船灣海等。
行 程:汀角路→鳳園→張屋→九龍坑山→鶴藪水塘→粉嶺聯和墟
起 點:汀角路沙螺洞路入口
終 點:鶴藪圍小巴站往粉嶺
時 間:約四小時
難 度:3(5級為最難)
新漢記飯店
電話:268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