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失誤 原區就業僅9.4%

規劃失誤 原區就業僅9.4%

【坐困愁城】
政府當年為支援新機場,催生本港第九個新市鎮東涌,為機場島提供勞動力。東涌發展17年,規劃方向與原方案背道而馳,機場工種無法配合人口需要,原區就業不足一成。逾半東涌人口居住的逸東邨,低收入及失業綜援數字穩佔全港公屋第一及第二位。特首盼大嶼山未來成旅遊區,擬倍增東涌人口至28萬,居民就擔心社區「上水化」。

機場空缺難吸納基層

政府1989年制訂《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首提發展東涌新市鎮支援機場發展,但事與願違,2011年統計處中期人口普查顯示,東涌3.7萬工作人口中僅9.4%是原區就業,72.7%需跨區工作。
「居民俾政府過橋抽板」,東涌社區發展陣線計劃主任趙羨婷指,政府將逸東邨部份居屋改作公屋,25幢公屋有多達四萬人居住,是全港單位數目最多的屋邨。毗鄰機場雖有職位空缺,但欠缺適合基層工人的職位,居民只能跨區工作,而留守區內人工也較低。
綜援數據也說明規劃失誤,逸東邨領取失業綜援宗數,在全港公屋排名第二;低收入綜援宗數更冠絕全港;單親綜援數字也位列全港第二。全邨有4,868人依靠綜援生活,數字排全港第三。
政府未來有意擴展東涌新市鎮,規劃人口由12萬升至近28萬人,大嶼山又擬發展旅遊業。東涌社區發展陣線上月訪問240位東涌居民,僅四成居民支持政府大增人口規劃,近半人反對大嶼山以旅遊業作經濟支柱。陣線組織幹事楊卓淳指,調查結果反映居民並不認同政府規劃方向,擔心力推旅遊業,社區日漸上水化。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