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波Kick off :段位制度 - 喬靖夫

開波Kick off :段位制度 - 喬靖夫

我學的是外國武術,偶爾總有些外行朋友會問:「那你練到甚麼顏色腰帶?多少段?」總要花點時間解釋不是每種武術、每個門派都有段位和色帶分級的制度。只可說源於日本的段位制實在太深入民心。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段位制度並非武道獨有,圍棋、日本將棋、花道、書道(書法),甚至連日本的乒乓球(稱為卓球),都有認定段位級別的制度。據資料,段位制最初是由江戶時代的圍棋名士本因坊道策創立,以把棋士的實力分級,不久後日本將棋也採用了。至於武術上首先引用段位制的,是大正時代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在講道館裏使用,後來大日本武德會將之擴展到劍道、弓道等其他武道上。至於南韓跆拳道和巴西柔術都承襲自日本制度。
柔道也是率先以不同顏色腰帶來代表不同級別。有個說法是當時柔道習者不會清洗道袍的腰帶,於是入門者的白色腰帶就會隨着鍛煉的歲月,漸漸累積汗漬污垢而變深色,從中途的茶帶(啡帶)到最後成為黑帶,成為功力的證明。這到底只是象徵說法,還是從前真有其事就不知道了,而現在日本講道館柔道除了5段以上外,仍只有白、茶、黑3色。
現在大家看見不少武術,在黑帶的「段」以下各級設有不同色帶,是比較近代的產物,相信是為了推廣之利,初習者有更多色帶可晉升,能提高成就感,鼓勵他們繼續練習。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