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或會記得曹操和神醫華佗的一段過節。話說曹操頭痛得很厲害,找華佗診治。華佗認為病因是風涎積在腦袋裏(大概是顱內膿腫),要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根治。曹操不相信,以為華佗要謀害他,把華佗關起來拷問。華佗終於死在獄中,他的神妙醫術也就失傳了。
在頭顱上鑽洞,是最古老的外科手術。考古學家在歐洲,中東及南美的秘魯,發現很多鑽了洞的人頭骨。其中有不少鑽洞的地方有癒合的迹象,證明患者在手術後曾生存一段較長時間。
頭顱被硬物撞擊,顱骨破裂,可能撕破顱骨下的血管,引起顱內出血。血塊壓着腦袋,患者會神志不清、半身癱瘓、很快就會影響呼吸和心跳,性命不保。要搶救顱內出血的病人,須當機立斷,馬上手術,取出血塊,減輕顱內的壓力。病人往往戲劇性地轉醒,並回復活動能力,是個振奮人心的手術。
考古學家發現的頭骨,有很多有碎裂的骨折,而鑽的洞,往往就是在骨折的旁邊。我們有理由相信,巫醫在頭顱鑽洞,是為了醫治因外傷引起的顱內出血。
新幾內亞東面新英倫(New Britian)及新愛爾蘭(New Ireland)島的偏遠地區,至今還保留着頭顱鑽洞的傳統。手術採用傳統的工具,亦要跟隨繁複的儀式。術前巫醫先要用椰青水淨手。這也有道理:原始社會沒有消毒藥水,而椰子裏的液體是無菌的。
依我看,腦外科手術,還是到手術室在全身體麻醉、無菌環境下進行比較穩當。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