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樂日:環保手工 廁紙筒變兔仔

童樂日:環保手工 廁紙筒變兔仔

小朋友都愛儲垃圾,把餅罐、糖果包裝紙、儲物盒、果汁樽、紙手袋等當是寶,成為美勞習作素材!不過大人一句「屋企冇位」,寶貝們立即被掃進垃圾站。偏偏手工愛好者彭淑儀(Agnes)拒絕長大,愛把廁紙筒拼砌成蟹和海豚,以碎紙條和飲管製小蛋糕,再用糖果紙揉搓成小團當奶油。復活節假期,這位大朋友兩三下功夫已將家中廢物大改造,剪剪拼拼出搞笑哨牙兔。一於快快動手,為廢物翻新大改造。
記者:許政
攝影:林栢鈞

手工老師彭淑儀原本從事公關行業,客人中不乏藝術工作者,正好讓喜愛繪畫和做小手工的她一直維持天馬行空的童心。親戚的孩子順理成章地成為她的學生,齊於家庭聚會中以身邊的東西製作小玩意,例如於套在咖啡杯上的隔熱紙墊上打幾個洞,纏上購物袋的手挽紙條變成小花盆。她在社交網站分享製作過程和成品,吸引孩子對廢物再造抱好奇心和欣賞態度。簡單易上手的小變法隨即引起各方家長關注,陸續要求她開班授徒。

彭老師教小朋友製作兔仔。

垃圾再造引發想像力

她說從沒想過辦學,叫她驚訝的是現今家長不太鼓勵孩子留家玩耍,反愛長途跋涉地送子女到興趣班,與同輩共處。她不否認課外活動有助小朋友提升社交和說話能力,但亦期望父母把握孩子創作力和好奇心爆炸之時,合力製造珍貴的親子回憶。
「創意靈感從來很生活化,把廢物再造能讓孩子從一樣東西,聯想出千萬樣可能。甚至感染家長,思考如何再用眼前的廢物造就無限的親子話題。」她鼓勵小朋友先收起覺得有趣的廢物,並在聚會時互相展示,為眼前琳瑯滿目的「珍藏」重新注入另類色彩,實踐分享與互助精神。慢慢發現,孩子的觀察力比成人仔細,求知慾非常強,例如蟹的八隻大腳、蝸牛的幼長觸鬚,甚至米奇老鼠的紅舌頭統統逃不過童眼。年紀小的孩子活潑又好動,製作時專注力常叫人驚喜,父母可從多角度了解他們。「特別於現今以金錢掛帥的年代,小朋從收集廢物中學懂,快樂不必用錢購買,簡單的觀察已能帶來滿足感。」
適逢復活假期,她以家中廁紙筒作主角,讓眾孩子跳出框框,明白廁紙筒非只能製作大炮和筆插。對年紀小的孩子,可先讓他們參考動物和日常用品的圖片了解繪畫對象,讓他們依樣葫蘆畫出來;對年長的孩子可多鼓勵,讓他們靠想像力為繪畫對象「加鹽加醋」,眼耳口鼻和四肢都可翻轉再翻轉,創出獨一無二的驚世大作。

搞笑哨牙兔製作步驟

材料:廁紙筒兩個、珠仔兩粒、飲管一條、黑色紙少許

1. 從廁紙筒剪出九條六毫米闊的紙圈。

2. 將紙圈打開,屈出兔耳朵、頭、眼睛、牙齒、身體和手腳形狀,以膠水固定兔子形狀。

3. 在眼睛紙圈內放上黑色珠仔,以飲管或黑色紙條整成鬍鬚,並放入棉花。

建議:可在紙圈上塗顏色,和在肚皮的棉花上黏上鈕釦作小兔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