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香港青年沒有創意,網上時常出現千奇百怪的意念,來自這些新世代的腦袋,有時看到了,會心微笑之餘,只能歎氣,這個連街頭塗鴉也容納不了的城市,可以給他們發揮的空間沒幾多。不管多麼有趣的想法,都只是空想、狂想,自high就算。
像早陣子就有90後網民,認真替港鐵站名想出意譯,還製成精美地圖。譯名有板有眼,地圖美觀,更徇眾要求來個「更新版」,盡善盡美到這個地步,好得閒嗎?想來真有用不完的創意,在大的地方使不上力,唯有在細眉細眼的小處上盡展才藝。
過剩的創作力,可以如何發洩?看看巴黎的例子。
面對一大堆不過相隔幾步之遙的地鐵站,務實的城市人會問,真需要那麼多嗎,十四條主線,兩條支線,近四百個車站,數之不盡的轉車交匯處,這還只是20區範圍內的巴黎市區,還不包括銜接火車鐵路出郊外再連接至法國境內境外鄉鎮呢。但巴黎人會跟你說,這個街角跟那個是不一樣的,沒有哪裏是地鐵去不了的。這條街明明沒甚麼人,犯不着大費周章,他們卻會把站口裝飾得又美麗又浮誇,站內更是各有各的花巧,邊緣地區有頹廢美,奢華地標如香榭麗舍大道站就大肆布置,羅丹美術館附近的地鐵站也不欺場,放了一個沉思者雕像,索邦大學的書卷氣在月台已經開始瀰漫。
幾年前,連路面電車T3線也通車了,連接左岸南面的13區至15區,人流不算多,建造費卻不便宜,軌道兩旁還鋪了真草皮,真的需要興建這條軌道來疏導交通嗎,一個巴黎朋友聳聳肩,笑說:「你不覺得這樣很美嗎?」不需要理由,只要夠美,自high的最高境界也。
(註:梁文道告假,「陀山鸚鵡」本周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