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拜山,分三路進行。咁多嘢講唔好留番拜山先至講已講不通了。時間關係,拜祭時,在這固定的地點日期,在先人面前喃喃自語的時間,就只得簡潔從事。
什麼叫拜祭,理論上各師各法,家有家規。從字面看,拜就是雙手拜拜,祭,總得有些東西祭奠,能吃的先攤開來後吃掉,能燒的即時燒上去。因行程緊密,今年就真的邊拜邊祭,可惜的是效率影響了對先人念咒般的無字寄語,令本來就有點行禮如儀的活動,更像行個禮打個招呼。沒什麼可惜的是,懷念過世的人,原本不受時地限制,年中鐵定的春秋二祭,反而像參與了一趟紀念什麼什麼晚會,領了慎過終追過遠的道德券後,就了無牽掛,平日樂得兩忘天地中。我不孝地想,如果都沒去追遠的現場拜過,在家裏在腦裏在心中,其實會更好好地懷想過去相處過的日子吧。
三處拜祭地,第一處是道觀,眾人一律拜拜再燒東西,第二處是宗教中立的墳場,手續及手勢如上。到最後一處,是基督教會主場,沒東西可祭,就乾乾淨淨的放下一束鮮花。亮點是當天到場人士剛好無一是教徒,祭完花,就到拜,飽受非道非佛文化浸淫的非教徒,本能地以當年周南對彭定康的合十手勢,拜拜再拜拜。一老人家忽然像想起來天大事情似的,制止了這行為,指正各人,拜觀音拜神才會這樣,在這場地不適合,應該要怎樣呢?
那認真講究程度,仿佛怕鬧出笑話或宗教衝突似的。合十不過是一雙手合起來,表示虔誠尊敬追念、你想表達什麼就算什麼好了,先人不是上帝,你做了個祈禱的手勢,豈非更笑話,更不符合規矩?當然,真想向先人祈求什麼,十指抱成一團,也沒有誰固執到說你受撒旦迷惑的。畢竟,上這山,拜那山,如何拜,都是讓自己安心的形式而已,與先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