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欄:(愛的覺度)女兒不再是小孩(上) - 康婷

親子專欄:(愛的覺度)女兒不再是小孩(上) - 康婷

以往的暑假,因工作忙碌,女兒跟姨甥女的暑期活動都是由妹妹安排,我甚少參與策劃, 倘若有空我才參加當天的活動。但自從去年暑期當了全職媽媽,我便積極地參與,我和妹妹從吃的、穿的、玩的都做了最仔細的安排,無微不至地照顧周到。兩表姊妹就玩不停,說不停,整天哈哈大笑。
有一個晚上,只有女兒、姨甥女和我在家, 飯後正當我在洗碗之際,客廳卻傳來小孩的哭聲,我立刻關掉水喉,舉起還有肥皂泡沫的雙手,趕到客廳看看是否小孩弄傷了。我只看見姨甥女躲在角落用力地哭,而女兒就靜靜坐在梳化上;確認了不是受傷後,我便坐到姨甥女旁,輕輕將手搭在她肩膀上,問她為何不開心。雖然姨甥女跟我女兒同齡,但性格有天淵之別,姨甥女是我認識的小孩中最擅長表達、最率直的人。她認識生字眾多再加上有無比膽量,可以跟任何年紀的人談天說地。但這次她用了兩小時回答我這一條問題。
一開始她便表示每當父母或成年人用嚴厲的語氣指示小孩不准講話,要專注吃飯,這就讓她非常傷心。她繼續審問我為何吃飯時成年人可以又說又笑,但小孩便沒有這個權利。我沒有辯護,想讓她先說下去。姨甥女的眼淚如瀑布般在臉上流,她解釋每當父母用很惡的語氣跟小孩說話,會讓小孩非常難過,聽罷,我可以怎回應?確實沒有必要用很惡的語氣,成年人之間也不會常惡言相對吧!
她查問為何父母不讓小孩作任何決定,例如到哪裏吃飯,吃甚麼菜也是父母作主。這倒有道理,確實有很多小孩喜歡的餐廳和菜式一樣是健康的選擇。對姨甥女的指摘我深感無奈。正當我以為她的投訴告一段落,她哭得更厲害,滿臉通紅,眼睛腫起,鼻涕狂流,滿臉被眼淚覆蓋。我抱着她讓她繼續說出心底話,她問為何父母所有要求也要立刻做,比如收拾東西、清潔等,但父母的東西卻可滿屋放。為何做父母的不能夠多點耐性,溫柔說話?為何只要求孩子有耐性?到此我真的無話可說。腦袋盡是一些真實發生過的舊片段,全都符合她剛才提出的指控。
到哭聲終於停下來,輪到我回答。姨甥女的指摘泛指普遍父母包括我,而非單指她自己的家長,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解釋。我感謝姨甥女坦白說出感受,也為了我們「大人」不經意的話語和行為對她帶來的悲傷而道歉。因為她勇於表達才讓我明白,然後加以反省檢討。 我說當大人多次跟孩子說話而得不到回應,便會用更大的聲音。另外,父母通常負責開車和買餸,很自然也選擇吃飯的地點和餐單。解釋了父母的觀點後,我還得承認就算小孩沒有回應父母,並不是大吵大鬧的藉口,我會在這方面改進。我也同意其實她和我女兒也有能力決定吃飯的地點或餸菜,所以將來也會問取意見並讓她們作一些決定。
在整個事件中,女兒一直坐在旁邊觀察,她雖從沒有跟我反映這些事,但並不代表她沒有相同感受。若她真的跟表妹有同樣的想法,只是沒有說出來,那她內心還隱藏了甚麼感受?當我在思考這件事時,我發覺已經不是跟「小孩」在交流,女兒和她表妹絕對是有思想、有感覺,是正在成長中的人。她們只是外形較細小,語文和表達能力還未成熟而已。她們絕不是「小孩」或「小娃娃」。姨甥女竟數算我們教導方式的不公平,充滿雙重標準並缺乏柔和態度。原來她們不想父母幫太多、決定太多。到底我該用一個甚麼態度、方式跟「成長中」的女兒相處呢?
(待續)

作者:康婷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