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傾呢啲:兩代學者合講政改社運第一課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冇真普選仲亂 - 李八方

佔中傾呢啲:
兩代學者合講政改社運第一課
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冇真普選仲亂 - 李八方

陳健民與黃宏發相識於1980年的中大校園,那些年,陳同學是學生會成員,發叔是大學講師。一個下午,發叔喝着啤酒、煲着煙,來到學生會吹水。殘破的冷氣機隆隆作響,發叔即場「挑機」說:「你班友,睇吓你哋自己個辦公室啦,你喺度爭取人哋權益,你哋自己都未搞掂啦!」這是發叔給陳同學的第一堂社運課。34年後,陳健民來到發叔位於西貢的書齋,香煙點起,兩人對18學者政改方案、對佔中,合講了煙霧瀰漫的一課。
記者:雷子樂 攝影:方智傑

陳:佔中發起人陳健民
黃: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
記:《蘋果》記者

黃宏發等18名學者早前提出政改方案,建議指獲2%選民,即約7萬人推薦,就可供提委會考慮提名。參選人只要再獲八分之一提委(即150票)提名就可「出閘」讓市民普選。方案至今未被政府「一錘定音」指違反《基本法》,仍有一線生機。

記:
18學者方案是否合乎國際標準?
陳:
睇得到佢哋好希望喺《基本法》框架實現普選,我唯一直接反應係:如果你又要過(提委會)八分之一門檻,都唔使搞公民推薦啦,八分之一(提委)都推到個人啦,咁何必又要搞多一步?

實際上把關嘅,都係個提委會。咁提名門檻,係咪可以低到一個地步,你攞到2%,你就畀佢入啦,嗰啲攞唔到公民推薦,只係靠提委會幫佢提名嘅,咪要佢攞八分一(提名)囉,嗰啲有公民推薦嘅,佢哋個門檻係咪要進一步降到更低呢,如果唔係,就冇誘因去做公民推薦。

此外,從激進派角度睇,泛民如能入局,只能係一個溫和泛民,人民力量加社民連都有15%選票,點解佢哋唔可以參與呢個選舉,表達佢哋政綱?呢個方案,係咪cover到呢個政治光譜?
黃:
唔客氣講句,若果唔係有比例代表制、名單制,人民力量同社民連,勝算機會一啲都唔大。我明白到有15%人寧願走向一個民主光譜的另外一端,但多數人趨向中間。以前嘅推委會,在提名階段,門檻都係八分之一。我同意,提名門檻應盡量降低,但唔可以降到太荒謬,如果兩名提委支持就可以,理論上可以有600名候選人。若(門檻)降到十分之一,可能佢有機會俾人選擇,呢個我認為有得傾。

此外,公民推薦是其中一個推薦方式,還可有其他方法,我認為,提委會必定要有權推薦。
陳:
如果數個提委可提一個(候選人),公民推薦又可提一個,有何動機令人做公民推薦?我搵提委簽個名就可以啦!
黃:
會有咁樣嘅人,但只有兩個可能性,一係佢坐定粒六,必定獲提名;第二,佢坐定粒六,到普選時,佢必定會贏。否則,他一定要造勢。講白啲,提名嗰度,阿爺都同我搞掂咗,普選嗰度,我都贏晒喎,我民望高企,七成市民支持我,如果有咁嘅人嘅話,啲人撲住去推薦你啦!

前立局主席黃宏發:北京要信香港

18學者方案,提委會仍保留「篩選」功能,黃宏發認為,重點在於制度設計上,如何「限」住提委會的權力。陳健民說,既要讓提委會有實權,但又不能讓他有太多權力,變得「太惡」。

記:
舉個例子,若長毛有2%選民推薦,但到提委會一關,他能有八分之一人支持嗎?但梁振英則只需取得過八分之一提委提名就能出閘。
黃:
我認為,入閘係畀提委會考慮嘅門檻應降低。你唔可能喺過早階段,已啟動選舉工程。你做得提名,如我唔止要七萬人推薦,(陳:我要70萬),甚至要300萬,喂!嗰啲都係選舉經費。
記:
提委會始終是存在篩選功能。
陳:
唔可以拎走實權,但又擔心佢太惡,包攬晒所有嘢。
黃:
權力行使要合理。例如唔應該規範只可出兩個人,咁你做戲咩?差額選舉,結果可能等額選舉只得一個人,(提委會)1,200人,人人愛戴,咁唔使選啦!但可由提委會定出有幾多候選人。
記:
除了門檻問題,提委會應否以全票制表決?
黃:
如法例上定咗只有5個(候選人),你可有左、極左、右、極右、中間嘅代表。提委會表決時會點樣呢?假設提委會內,僅僅過半數人完全係某個傾向,如是右、左,咁由提委(由全票制)選出來嘅人,將會係全部左,或全部右。所以全票制,係唔符合提委會做提名工作嘅任務。只需要僅過半數,已可擸晒全部?

政務司前司長陳方安生嘅方案,即分區選提委,就將會變成一場預選。以美國為例,如某個派別嘅人贏咗某個州嘅選舉,嗰度啲選舉人票,就全部歸某個候選人,好明顯已經係選舉嚟,演變到,邊一派贏,嗰一派撐嘅候選人就做總統,一旦選完咗,組成咗選舉院,已知邊個贏、邊個輸。
陳:
如果唔係搞啲咩四大界別,搵立法會議員做提委會已唔錯。因立法會分立、有多個政黨,若果喺提名過程,畀立法會做提委會,舉例百分之十議員提名可參選,最少可保證到喺立法會百分之十嘅票,𠵱家乜嘢橋樑都冇。

18名學者早前聯署提出政改方案。

黃宏發是立法局前主席,其政治立場「超然」於泛民或保守陣營,他主張順利過渡,極之重視議會規則,曾因梁耀忠一句「臭罌出臭草」,將他逐出議事堂。這位向來以大局為重、嚴守法規的前主席,如今也表明極可能參與佔中。他認為,香港政改的死局,在於中央不信任港人,建議領導人從《道德經》參透解決中港矛盾之道,又說一旦佔中,就預了被捕。

記:
佔中爭普選有機會成功嗎?
黃:
𠵱家問題係中央唔信任香港。我近年有繙譯《道德經》,《道德經》第17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做皇帝誠信不足,人民就唔信佢。我理解係,統治者唔信人民,人民先唔信他。做政府,應信人民;做中央,應信地方。

《道德經》第49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做皇帝,一個有誠信嘅人,我信佢,一個信不過嘅人,我都信佢,你點可以建立到人民同君主之間互信呢?在於君主要:值得我信的人,我信佢,唔值我信的,都要信佢,咁就德信啦!一個犯過過失嘅人,我都要信佢會變成可信,唔一定背叛你一次,永遠都背叛你。你肯咁做,德信。香港現今死局,係由於北京恐懼,怕失控,控制唔到香港。佢表現係完全不信。你能夠信香港人,先有機會令香港人覺得北京信得過。

至於佔中,我擔心會好難控制。台灣佔領立法院,會令人感到佔中會否太激?我知你哋唔係想犯法,但有必要時,都要以身試法,維持公眾秩序的法例係啱嘅,除非佢執行時過激。
陳:
社會已到咗一個地步,若果冇真普選,出亂子嘅機會更高。由我哋帶領呢場運動,相對於一啲冇太大組織、年輕人嚟講,已有個更大嘅可能性,達到一場和平運動。我哋中年人、學者,用更理性方法處理呢場運動。最重要係,香港嘅主流人士願意出嚟。過往百萬人反六四屠城,數十萬人23條、十幾萬人反國教,冇亂,因為主體市民佔多數,變成搞亂啲人,見到咁場面反而唔敢搞。最重要香港主體市民可以參與。我相信香港主體市民,不想有暴力。
記:
根據台灣經驗,運動發生後,會否由更激進的取代激進,如由佔領立法院,演變成衝入行政院?
陳:
佢哋係有分支,但冇主導事件。立法院啲人如果跟住衝去,場面會唔同晒,成個運動已經會喺嗰度完咗。學生唔同意咁樣衝入行政院,但唔會同他們切割,亦冇跟佢哋走。一定會有少數人做一啲事,最重要係主體嘅人夠多,堅持自己信念,不會跟佢哋走。
記:
政改表決時,群眾會否衝入立法會?
陳:
所以要做更多準備,一咁做,場運動就會輸。即使我哋可控制到呢場運動,但以後日子點過?年輕人會覺得,我哋畀你老人家做埋,都冇(普選)。喂,咁你哋退場啦,交番畀年輕人啦。未來嘅日子,先會係出現更大衝突嘅時候。

香港嘅議會冇民主基礎,老實講,年輕人想衝入去機會更加大。只不過呢度佈防更加嚴密,玻璃更加硬咋!
黃:
我唔希望發生。如果我係曾鈺成,我會點做呢?曾鈺成都答得幾好:「去第二度開會啦,冇法子」。若當日好多人去佔中,佢叫你走,你咪走囉,第日再嚟過啦,咁唔係好靚、唔係好轟烈,但佢叫你走,全部走,交通會大塞,咁冇法子呀!咁好多人着有標語衫喺度行,咁我攰,坐低ok唔ok呢?坐低冇理由唔得,但你好多人攰,坐低,真係好攰,唔攰,我咪起身行吓囉,已經收到效果啦。我唔知點做法先啱,但我認為,佢要拉,就畀佢拉啦!
陳:
只要發叔出現,已是一宗大新聞,前立法局主席呀!
黃:
出現可能冇人見到都唔定,哈哈哈哈哈!
陳:
一個社會做到一個地步,連立法局前主席都會喺中環好攰,唔知係咪對政治攰,佢坐低咗喺嗰度,已係一個好大國際新聞,做呢條新聞已夠啦!

市民年初齊集政總,演練模擬佔中。

後記:

回到八十年代,發叔「挑機」後的那夜凌晨,陳同學與一眾學生會莊友,將整部冷氣機拆掉,搬到學生事務處門口抗議。「叫咗換好耐,校方唔理。受到發叔嗰日『刺激』之後,咪拆咗佢落嚟,搬去門口,佢就同你換咗」。陳健民說:「發叔只係用思想,但係就『動』咗個世界,而佢係唔知㗎」。陳健民說,三十多年來,發叔的spirit不死。訪問結束前,發叔打趣說:「睇吓道德經啦!」再點起第N支煙。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