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生育率越來越低,去年家計會更有調查發現,一孩家庭比率升至37.5%,首次取代一家四口兩孩家庭成為香港主流。小時搶奶粉,大時搶學位,固然是嚇怕不少年輕夫婦,但原來與生下第一個孩子也有關。
哈佛大學生物學家David Haig與其他生物學家,進行了一項有關嬰兒的研究,發現半歲至一歲進食母乳的嬰兒,特別容易夜半驚醒哭起來。他們推斷嬰兒是有意半夜哭鬧的,為的是讓爸媽無法正常休息,連做愛的心情都沒有。這是他們天性使然,因為通常弟妹的出現會奪去父母的注意力,令孩子失去部分健康成長的資源,加上研究結果顯示晚上餵哺母乳會延長媽媽產後的停經期,所以嬰兒會在晚上哭鬧,減低弟妹出現的機會。
而早前日本也有研究指,嬰兒看見父母接近兄弟姊妹時,會故意哭鬧來爭取注意,令教授的推斷更為可信。
去年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數字顯示,2012年每1000名婦女誕下1285名嬰兒,但到2041年數字將下降至1151個,平均一名婦女只會生下一個嬰兒,正中教授的推斷。不過將整個社會現象的出現推在嬰兒頭上似乎不太恰當,大家認為香港今日的情況,是嬰兒的影響大,還是社會的影響較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