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997年主權移交之時,港府選了中華白海豚為回歸吉祥物,當年在港棲息的白海豚數量高𥧌時有145條。10多年下來,吉祥物卻遇上不祥,最新平均數字僅得61條。隨着港珠澳大橋工程如火如荼進行、機場第三條跑道如箭在弦,吉祥物在港的生存空間已所餘無幾。
記者隨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出海,從東涌出發,在香港西部水域尋找中華白海豚的影蹤。由機場島沿大嶼山北岸的海面,都是一望無際的躉船與橋躉,運沙船頻密往還,昔日經常有白海豚出沒的沙洲一帶水域,如今已很難看到牠們的蹤影。直至船隻駛至大嶼山以西的水域,才發現數群白海豚游弋。
洪家耀指出,2003年在本港水域平均每天錄得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為158條,至2012年,數量已急降至61條。「少咗嘅原因,可能係海水污染,直接導致海豚死亡,或者削弱咗佢哋嘅生育能力」。
珠江口其他水域難安居
除數量下降,白海豚的棲息水域也隨着大嶼山一帶工程產生變化。根據路政署每月發表的工程監察報告,去年2月,調查人員在大嶼山北岸至屯門一帶水域錄得70條中華白海豚;至今年2月,報告只錄得36條;相反,在未受工程影響的大嶼山以西水域,去年2月錄得4條白海豚,今年2月發現34條。整體而言,這一年間本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明顯下降。
根據路政署發表的人工島工程監察月報,白海豚在人工島周邊的數量大減。2013年1月報告顯示,調查人員在大嶼山以北海域紀錄得15組白海豚,至今年1月,只錄得10組。洪家耀說,他最擔心當第三條跑道計劃一旦落實,白海豚多年來使用的機場島以北水域大幅收窄,屆時牠們不是被迫遠離該處水域,便是遭到繁忙的海上交通威脅安全。
理論上,中華白海豚可以游離香港水域避難,但洪家耀認為,珠江口族群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族群,香港更是橋頭堡,如果連香港也守不住,以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迅速,珠江口其他水域更難讓中華白海豚安居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