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憂蔓延南大嶼

開發憂蔓延南大嶼

【本報訊】預計兩年後落成的港珠澳大橋就如一把利刃,直插香港西部綠肺的大嶼山。雖然現階段的發展計劃都集中在大嶼山北部,但環保人士擔心,政府近期連串動作,顯示決策者下一步將會開發大嶼山南部。從南大嶼一些鄉郊地區近年的變化,亦不難看出,有關勢力正在蠢蠢欲動。
打開Google Earth,把焦點放到貝澳一帶,再比對一下2003與2014年同一區的高空圖,就會發現綠色的地方越來越少,不是變成寸草不生的「棕土」,便是發展成密麻麻的村屋。記者實地視察,發現貝澳芝麻灣道沿河大片土地堆滿泥沙及建築廢料,還停泊了多輛鏟泥車及推土機。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出,該處傾倒泥頭問題已有多年,一直沒有部門執法阻止。這是典型的先破壞後發展,他解釋:「呢度本來係濕地,想發展嘅人就刻意破壞,消滅生態價值,變成棕地,以後就有理由改變土地用途起樓。」

貝澳丁屋過度發展

貝澳芝麻灣道兩邊近年不斷有新丁屋落成。在貝澳長大的環保生態保育協會主席郭平指,港珠澳大橋已成為南大嶼被開發的催化劑。「鄉事勢力不斷逼政府批地起丁屋,如果原居民住番,我都覺得冇問題,但係貝澳新開發嘅丁地,絕大部份都係賣畀外人」。
以貝澳鹹田一幅丁屋土地為例,一對洋姓Goodridge的夫婦去年以800萬元買入。查閱鹹田一帶的土地業權,多幅土地都在近年以500萬至800萬元轉手,買家名字都屬外國人。郭指貝澳鹹田丁屋的過度發展,已破壞該區生態:「嗰度有條河,原本好清,但係近年因為人口上升,大量生活廢水排出河,污染物滋長咗好多綠藻,破壞水質。大嶼山本來係香港嘅綠洲,咁樣搞落去,遲早變廣州,返唔到轉頭。」
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揚言大力開發大嶼山,這個珠江三角洲橋頭經濟概念,已帶動了大嶼山的樓市。專長南大嶼物業的範梁集團地產代理Alice Leung指出,長沙、貝澳等地區的村屋及丁屋售價,過去一年升幅高於全港整體樓價,其中長沙低密度住宅的呎價,已高達一萬元。她說:「南大嶼樓市嘅氣氛比較exciting,啲人覺得有發展機遇。我哋sell樓,都會highlight北大嶼嘅發展。」

貝澳河道因生活廢水帶來污染物,已被綠藻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