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樓市】
日本樓市冰封22年後解凍,在日本安倍經濟學和2020年東京奧運推波助瀾下,吸引中、港、台和新加坡買家赴日置業,帶動當地樓價回升,東京首都圈新樓售價更創13年最高。
記者:何凱兒 伍詠雯
日本地產網Japan Property Central發現,今年首季東京首都圈的樓宇成交量按年增5.4%,當中售價逾1億日圓(約760萬港元,每百日圓兌7.6港元)的單位,按年亦勁升47.6%。日本不動產經濟研究所統計資料則指,東京首都圈去年新樓供應增46%至2.834萬間,惟樓價不跌續升,按年上升10.8%。據瑞可利逸房信息的報告稱,截至今年3月東京首都圈的平均新樓售價,按年升2.7%至4,107萬日圓(約316萬港元),創2001年以來最高。
海外買家佔四成
日本樓價高企主因海外買家入市。受惠日圓貶值和東京在2020年舉辦奧運,吸引許多中港台和新加坡等海外買家,他們佔日本買家總數約四成。《華爾街日報》稱,海外買家鍾情東京周邊地區「3As1R」,包括青山、赤阪、麻布和六本木。相反日本民眾對置業態度冷淡,他們寧租樓都不願買樓。日本國土交通省數據指,民眾置業比率由2011年的66%滑落至64%。
日本上月將消費稅由5%調高至8%,暫時未對日本樓市構成衝擊。業界指,消費稅增加對二手樓買家而言,僅是雜項費用部份微微提升,以一個價值1,000萬日圓的物業為例,消費稅約為2.37萬日圓,假設樓價不變,新的消費稅約為3.8萬日圓,即僅增加了1萬日圓左右(約760元)。另一方面,發展商因建築成本上升了3%,使費又增加3%,一手樓市場應會受較大的影響。
在日本置業主要有四項支出,以一個價值1,000萬日圓的單位為例,業主須每年繳付約7萬日圓的固都稅,另幾項一次性支出,分別是律師費、地產經紀佣金及房產取得稅,前兩者分別為約12-18萬日圓、樓價3%+6萬日圓,房產取得稅則約12-18萬日圓。另外,交易完成後的3-6個月內,繳付8-12萬左右的房產取得稅。另外,業主還得每月繳付管理費及修善基金,總數約為1.5萬日圓。至於買家最關心的地震問題,業主可購買地震保險,每兩年的保費為1.5萬日圓,火災會賠足,地震則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