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意救活古蹟 賣創意

文化:民意救活古蹟 賣創意

港島大吹創意風!2010年被民意救活的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終於活化成創意中心「元創方」(PMQ),繼WWF公佈紙熊貓將突襲這兒後,已有逾30家店舖率先開幕,主打本土創意與設計。第一時間翻看商場指南,除一群創意市集、活化工廈創作單位等熟悉臉孔外,還有一班初次見面的設計師,加上時裝設計師Vivienne Tam、法式小舖kapok、本地薑住好啲等猛人雲集,實要以創意設計滋養遊客心靈。

記者:邵 超

攝影:梁志永、楊錦文、陳永威

整座建築都被圍牆及石牆樹包圍,由A、B兩座一高一低長方形建築組成,設計以功能實用為主,正門位於鴨巴甸街35號,中庭還加建玻璃天幕及地下展示廊。店舖編號以英文字母S及H為首,S代表士丹頓街,H便是荷李活道,簡單清晰得連我這樣的路盲也能輕易認清方向。每層約有13至14個舖位,每個約400平方呎。因為是五十年代公務員宿舍,三樓及以上單位大都附露台,首尾兩個單位據說是官階較高者居住,面積倍增。當中100個舖位已租出,七樓部份單位為藝術公寓,招待受邀來港的藝術家。

PMQ的黃昏景色很美,當所有設計師歸位定會更美。

中環夜市 好歌美酒

整座建築包含文化藝術品、手作精品、時裝設計、家居用品、珠寶配飾、童裝玩具、餐飲服務,是香港首個創意及設計中心,不少設計單位融入環保元素,例如以紙繡、製眼鏡的剩餘材料創作首飾。官方試業日期為5月9日,現時各層已開業的店舖數量不一,不少店東已率先自行舉辦開幕派對。四樓面對着天空花園,但暫時仍是一片泥濘,花園是地面以外唯一可穿梭A、B座的通道和休憩場所,而低座平台亦有個迷你草地,算是有個地方可以休息。
獲批准在PMQ開店的租戶,大都是有創業經驗、薄有名氣的設計師,欠的只是開店的機會,是次有大部份的設計單位都是沖着中上環這個黃金地段而來!我最喜歡這兒的巨型格子櫥窗,個性十足之餘又能清楚展現店舖格調。已開業的店舖不少以時裝及飾物為主,八十後設計師林欣蓓(Catherine)創立的品牌ALY & RACHELLE,以手製巨型紙花作櫥窗裝飾,跟她設計的平價高級時裝同樣典雅脫俗。Catherine念英國St Martins藝術學院出身,兩年來經營網上商店,跟很多設計師租戶一樣,是首次開設零售店,一切從頭學起。Catherine說:「在英國畢業後,在Alexander McQueen工作過,但自己一手一腳兼顧設計、銷售及客戶服務,而且要定期按季推出新設計,是一個新挑戰。」而曾為伙炭工作室和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租戶的設計師楊展,表示設計時裝需要跟客人溝通和試身,中環作為香港的心臟地帶絕對有地利優勢。楊展說:「會期望設計師們都是癲喪性格,一起建立一個新社區,所以我在4月19日會在這裏跟兩個朋友租場搞時裝展。」他遞上貼滿真髮的時裝展邀請函,既獨特又環保。
緊接的星期六,地下中庭將舉行PMQ首個有美酒、好歌及市集的中環夜市,由港島東農墟搞手一手策劃,部份的店舖將會配合延長營業時間,一定新奇好玩。

時裝設計師 林欣蓓

為了開店可以去到好盡,不斷找尋有品味但便宜的家具和地毯。我很重視櫥窗設計,每個月會更改,這些紙花停停做做,花了很多個晚上。
ALY & RACHELLE 店舖:S411

真絲連身裙 $3,380

MARIJOLI 創辦人暨設計師 Marielle Byworth

個人很喜歡大自然,平日會做瑜伽、冥想,喜歡把大自然液態流動的美感融入高貴優雅的珠寶設計,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MARIJOLI 店舖:S412

Chocolate Rain 創辦人 麥雅瑞

發夢發了十多年,現在結了婚,想不到會取得那麼好的位置,今次孤注一擲全副身家拖法國廚師老公下水,精品店裏會賣平價法國分子料理。
Chocolate Rain 店舖:S109-113

首飾藝術家 黃紹全

摺紙是富有創意的手藝,將一件物件簡化成象徵性部份,這次嘗試從摺紙裏解放出來創作櫻花戒子。暫時想專注磨練技術,從未想過申請這兒,近年一直放在SOIL寄售,平時埋首於大角嘴工廈裏。
SOIL 店舖:S307

手製陶杯 $280

櫻花銀戒子 $760(銅)、$880(銀)

三匠創辦人 鍾士斌

我們每天戴的眼鏡框,其實打磨一下便能回復光潔,過去三屆Detour也有參加賣設計,對這裏有情意結。跟兩個設計單位夾份申請,這兒實現了這兒開店的夢想。
三匠 店舖:H407

眼鏡剩料蝴蝶型放大鏡吊墜 $380

眼鏡剩料手鈪 $120
半新舊眼鏡剩料手鈪 $180

時裝設計師 楊展

創作的路很辛苦,念製衣業訓練局出身,參加英才計劃,在比賽贏了理大生,後來為了生活在大機構G2000工作過,現在也在知專教書,現在還在與老師傅合作,希望時裝界仍然記得有我這個人。
YC Yeung Chin 店舖:H406

楊展的服裝以鬆身剪裁為主,店子裝潢純玩光影,以銀布分隔開店面與工作室。

前身為人民服務百年

PMQ原址經歷百年轉變,一直為社會服務。根據歷史學家 Carl T. Smith 撰寫的《Notes on Chinese Temples in Hong Kong》,這裏最早是一座城隍廟,於1843年開埠初期由本地華人興建,為香港第一座華人社區建設項目,其後政府收回土地籌建中央書院,先後作為維多利亞書院及皇仁書院,日佔期間成為日軍騎兵部隊司令部,因1884年孫中山有出席該校舍的奠基禮,此處現已納入孫中山史蹟徑。到1950年改建為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是全亞洲首座供初級華裔警員及其家屬而入住的警察宿舍,現為三級歷史建築。

保留了前宿舍已生銹的信箱,值得拍照留念。

後記

PMQ新張開幕,如今四處仍在裝修,沙塵滾滾,主辦單位及店主們互串門子時,談笑中不免吸入塵土,乾咳幾聲。作為悠閒好去處的創意中心,暫時室內空氣質素不佳,餐廳及座椅一應未有,為了買創意設計,香港人可以去到幾盡?

元創方PMQ

地址:上環鴨巴甸街35號 開放時間:暫時1pm-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