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記得2010年1月16日立法會表決669億元高鐵撥款的一刻。
立法會外,成千上萬的市民高呼「停撥款!停撥款!」建制派把持的議會不為所動,投票通過,「政府可恥!」「保皇黨可恥!」之聲響徹中環。群眾要求與運房局長鄭汝樺對話,鄭汝樺及建制派議員不敢離開,擾攘至凌晨,才在近百名防暴警察開路下突圍。當時,反高鐵示威者罵鄭汝樺「你愧對香港人!」
鐵打衙門流水的官,主責高鐵的官員已換上張炳良。但當日反高鐵人士對這個天價項目的種種憂慮,似乎一一應驗。港鐵前日終於承認,高鐵要延至2017年通車,《蘋果》取得的港鐵文件進一步顯示,工程延期兩年至2017年8月竣工,造價由669億大增至817億元。
更離譜的是,早於去年五月,傳媒已報道高鐵延誤和超支,政府及港鐵卻一直矢口否認。至前日,張炳良才公開宣佈,接獲港鐵通知工程延誤,並表示「感到非常驚訝、意外」。
對於張炳良的「驚訝」,公眾和傳媒感到非常驚訝,難道他以為這樣就可撇清關係?港鐵辯解的延誤原因,除黑雨外,地質等狀況沒可能現在才發現。如果不是張炳良及港鐵講大話,一直向公眾隱瞞工程延誤和超支的事實,就是港鐵沒上報,把張炳良蒙在鼓裏。前者是嚴重的誠信問題,足以下台;後者也不代表張炳良沒有責任,高鐵由政府全資出錢,工程出現如此嚴重的失誤,運房局竟然不察,明顯失職。
早前,一些建制派還說張炳良是北京接受可競逐下屆特首的人選。昨日,連《大公報》社評也狠批張炳良「疏於職守、監管不力」,還上升至「愧對兩地民眾」的層次,「在工程進度上早已大大落後的港高鐵,還有甚麼面目去面對已經在風馳電掣的廣深高鐵和兩地民眾?」
當年當局以經濟效益、避免香港邊緣化等口號推銷高鐵,民間卻質疑工程實為迎合中央、中港融合的手段。而《大公報》昨日強調的,正是高鐵關乎中港聯繫及全國高鐵網絡建設,並指出香港段延至2017年落成,已落後廣深段「足足四年」。因此,從中央的角度,張炳良和港鐵的「罪名」,已不單是香港段延誤導致延遲通車、花費公帑那樣簡單了。
高鐵項目的問題,除現在已曝光的工程技術失誤,諸如一地兩檢等關鍵,至今還未解決。大白象的噩夢,似乎才剛開始。按照趨勢估算,高鐵完工時,工程開支隨時達千億。這筆賬,即使最後要由香港納稅人埋單,也要跟特區政府和當日支持撥款的建制派算。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