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常飲食有不少食物都加入花生,花生過敏症病人一不留神,隨時中招。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表示,沙嗲醬、泰式金邊粉、艇仔粥、宮保雞丁、西多士、麻醬腸粉及香蒜意粉等,都會摻入原粒花生、花生粉或花生醬,雪糕甜筒表面也滿佈花生碎,家長選擇食物時要提高警覺。
先捽嘴唇試反應
陳勁芝表示,常見含有花生的食物包括堅果、糖果零食、蛋糕及早餐的穀類食物。過敏症兒童的家長,平時須留意包裝食物的標籤,了解產品有否花生成份,但有時食物的生產線曾處理花生,令食物受污染,「如果有懷疑,家長可以將食物係仔女嘴唇先捽一捽,睇吓有冇過敏反應」。
不少家長為免麻煩,多會為有敏感症的子女自行煮食,以免加工食物含花生,有時甚至要為子女準備參加生日會、學校大食會等場合的自製飯盒。
她說,有時也防不勝防,曾有一名對花生過敏的14歲少女,進食西瓜雪條後,嘴唇突然腫脹,出現過敏症狀。其後才發現雪條上的「西瓜核」原來是朱古力花生。另有病人在餐廳吃豬扒三文治後病發,懷疑與煮食工具曾處理花生產品有關。
花生脫敏治療知多啲
病童在第12周開始,進食指定份量的花生粉,之後每兩周增加份量,至第26周進食相等於9粒花生的花生粉。然後再試食相等於20粒花生的花生粉測試,其後回復日食9粒份量,持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