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透過資助社企,協助殘疾人士及弱勢社群。但審計署發現,社會福利署及民政事務總署審批申請分別平均長達半年及八個月,阻礙社企發展。獲資助的社企中有21%已結業,實際開設的職位較目標少10%至39%。
審計報告調查社署的創業展才能計劃及民政署的伙伴倡自強計劃。創業展才能計劃由01年至今,批出81個項目,平均需184天,其間曾延遲發放撥款。有關項目預計設立427個殘疾人士職位,但實際職位較預計少10%。
社署民政署重複批出款項
審計署指,每名殘疾人士職位平均撥款,由02/03年度5.4萬元,急升至13/14年度的23萬元,關注撥款成本效益。直至去年9月底有24個項目結業,社署指因場地租約滿及營運困難。社署對社企的營運開支撥款做法不一,於13個項目多撥出260萬元。
該署又指,伙伴倡自強計劃由06年至今,批出145個項目,平均需239日,批評申請時間令機構熱忱減退,削弱社企發展。有關項目只開設1,209個職位,較預計少27%,全職職位更少39%。有17%僱員不屬於目標弱勢社群。截至去年9月底有25個項目結業,民政總署指是因商舖租金上升、位置欠佳及僱員問題。
審計署又發現,兩個部門曾重複批出資助。社署曾向非政府機構A批出創業展才能計劃,於公立醫院內售賣復康用品,但租約滿後由非政府機構B投得該場地合約,同樣獲社署批出資助。B機構的租約滿後,由非政府機構A又再次重新投得場地合約,這一次,機構A獲得了民政署資助。審計署要求兩個政府部門,避免重複資助不同社企在同一場地經營。
本身是民社中心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馮檢基,現經營三間社企。他指,約五年前申請伙伴倡自強計劃,由遞交建議書至正式獲批,需約一年時間。他原計劃在觀塘區開咖啡室,但審批期間租金由1.5萬元增至2.5萬元,裝修費也上升,結果要改在紅磡開店。他批評審批費時失事,由審批至撥款應在四個月內完成。
社署及民政署表示,會檢討兩個計劃的服務對象及資助條款等,以取得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