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秋 學界必堅守底線(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 張秀賢) - 張秀賢

存亡之秋 學界必堅守底線
(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 張秀賢) - 張秀賢

前天,學聯與學民思潮公佈學界平等政改方案,提倡由立法會直選議員組成提名委員會,另外再加上公民提名,奉行雙軌制提名將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每名行政長官選舉參選人需取得8%提名委員會委員(即直選議員),或1%選民的有效提名(現時即大約35,000人),就可以順利成為選舉候選人。
這個方案有三大好處。首先,提名委員會在這個方案下,必定符合國際政治慣例。議員提名為多個地方行政首長選舉慣常採用的提名方法,議員能夠利用選民給他們的民意授權,提名政治相近(或屬同一政黨)的人士出選,而這些候選人都能透過提名期來建立其政治聯盟,令行政長官能鞏固其政治聯盟協助施政,推進政黨政治,改善政府施政效能。
同時,這個方案能夠將廢除提名委員會的四大界別和立法會功能組別綑綁一起。在多個民意調查中,支持立法會全面直選,取消功能組別的民意仍為大多數。而他們都認為立法會在功能組別存在的情況下,票值嚴重不均,有行業傾斜性,無法反映真正的民意,無助建立一個公平公正而平等的政治制度。若我們放在現時的選舉委員會,以至建制派、泛民18學者,以及香港2020所提出的方案,都沒有處理現時四大組別的問題,甚至會令票值不均的情況更為嚴重,少數民意能在制度下成為特權階級,學界實在無法支持這樣保守而不公平的政改方案。
第三,提名委員會由直選議員組成,為現時眾多政改方案中,最符合民主和平等參與的原則,同時最為簡潔,節省公帑的做法。國際上沒有一個地方會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地方決策的常規選舉外加設一個選舉,專門選出選舉提名委員會的代表。這樣的做法,一來令政治制度更為繁複,架床叠屋,同時又要花費一大筆公帑,舉行如提名委員會般功能單一的機構選舉。學界方案在這個地方中,顯然勝過其他方案。
現時不論是建制派的方案,還是由泛民學者、部份政團及智庫組織提出的方案,都是相當保守,不符平等參與的方案。今次學聯與學民思潮合組政改方案,希望能提出一些屬於我們這一代的觀點,爭取公眾的支持。政改除了屬於現時居於上位、資歷深厚的前輩之外,還是屬於我們這一代人。政改方案對我們學界來說,沒有甚麼妥協的本錢。
看到現時的政治形勢,加上北京和建制派人士強硬的口脗,政改方案看來只會越趨保守,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這只會加強我們採取升級行動,以至參與公民抗命的決心。
奉勸北京、香港建制派,以至部份泛民主派人士,你們不要以為從泛民主派撬到數票支持,就可以通過保守的政改方案。你們接受妥協,接受讓步,亦不要以為我們這一代人也會接受,也會妥協。議會失效,人民自救。學界在這香港存亡之秋,定必堅守底線,爭取公眾支持學界方案,令社會大眾明白制度平等之重要性,落實真普選。

張秀賢
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