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潛6小時被迫上水藍鰭21出師不利

下潛6小時被迫上水
藍鰭21出師不利

【馬航消失第40天】
搜索失蹤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客機的工作,甫進入新階段就出師不利,當局前天(周一)首次出動水下潛行器「藍鰭21」,但海洋深度比潛行器下潛限度還要深,潛行器出動六小時後就被迫中斷行動,昨天再進行第二次下潛,若仍無法執行任務,可能要出動其他深海潛行器。
澳洲軍艦「海洋盾號」前天首次將美軍的「藍鰭21」放進南印度洋,原定潛入海底進行16小時偵測客機殘骸和蒐集有關數據,但只探索了六小時就因為水深超出4,500米(15,000呎)極限,「內置安全程式馬上啟動,將潛行器浮回水面」。

搜索只完成了30%

美國海軍上校馬修斯形容情況「始料不及」,潛行器首次任務原定要搜索40平方公里範圍,如今只完成了30%,數據經分析後亦找不到任何相關線索。不過,聯合協調中心沒有氣餒,若天氣許可,昨天會再進行第二次下水。
英國深海打撈公司Blue Water Recoveries表示,假如「藍鰭21」第二次下水仍無法進行繪製海底3D地形圖,國際搜索隊可能要借助其他深海潛行器,美國海軍就有一個名叫「獵戶座」(Orion)的深海拖曳搜索器,結合CURV21遙控搜索打撈器一起使用,借助側掃描聲納系統和數碼靜物攝影機,可在6,060米(20,000呎)深海進行偵測。
搜索膠着之際,美國官員透露,馬來西亞檳城的手機訊號塔,在客機從雷達屏幕失蹤時,偵測到副機長法里克的手機在尋找訊號,暫時沒證據顯示他曾試圖打電話,卻可證明客機確實曾低飛至可截取手機訊號的高度。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