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突然宣佈,原定於2015年通車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未能如期完工。港鐵指是因為暴雨導致機器損壞而導致工程延誤。可是,只要路經西九總站地盤,見到仍是一個面積碩大、深數十米的爛泥坑,就該知道即使無暴雨、機器沒損壞,根本不可能如期通車。
而從這個爛泥坑,到牛潭尾和米埔發生水土流失和沉降,再到荃灣油麻磡村、上葵涌圍、大白田村等多條村莊的房屋出現裂痕;九龍市區一段隧道,位處於1990年代中期隨機場核心工程填海得來的土地,鬆散土質進一步加劇施工難度,西九的爛泥坑就證明問題的嚴重性。而立法會審議669億撥款時,連地質勘探未有進行,可見高鐵計劃一切只是政府盲目急就章。
2004年4月20日,新加坡位於位於濱海灣(Marina Bay)填海土地的尼誥大道(Nicoll Highway)的地鐵地盤發生隧道倒塌和路陷意外,導致四人死亡和公路封閉近七個月。高鐵市區段的土質情況與之可謂相近,而且該段高鐵隧道單線闊達9.2m,相對地鐵僅約6至7m,再加上最接近的樓宇樁柱距離只有大約8m(大角嘴中耀樓),清楚可見高鐵工程面對更嚴峻的風險。而與香港段連接位於深圳福田區的高鐵隧道,在2011年10月就發生過大規模路陷,實在讓人對高鐵工程膽顫心驚。
這類土木工程的風險問題,其實早在09至10年的反高鐵運動期間,伴隨着大角嘴地區樓宇結構危機、華景山莊地層業權,和菜園村逼遷問題,由反高鐵群體一一披露過。還要指出的是,由於未能採取如港穗直通車般的出入境安排,必須在深圳南站下車過關,而廣州南站位於番禺邊陲,影響實際行程時間,甚至比現有連接穗港兩地的公共交通服務耗用更多時間。只是當年特區政府鋪天蓋地抹黑反高鐵的輿論,使市民焦點集中在所謂「一小時生活圈的經濟效益」,又盲目認定中國經濟崛起得抓緊機遇,於是認為反高鐵運動只是一場妨礙經濟發展的暴民在搗亂,沒有理會這些工程風險和預計實際營運的問題。2011年7月溫州高鐵意外之後,市民才開始關注中國製高鐵列車的安全問題,可是當年已連同長達26km隧道提出行駛安全風險,同樣,市民並沒有放在心上。
2012年元旦假期,筆者聯同十多位朋友,趁着深圳北至廣州南的高鐵通車不久,兵分四路(高鐵、直通巴,港穗直通車、東鐵經羅湖轉廣深城際列車)進行實際行程測試,結果推算出即使高鐵香港段通車後,三個半小時才能抵達廣州西關(詳見當年1月8日《高鐵上廣州需四小時 搵笨》報道)。這初步證明反高鐵運動的質疑是正確的;相反,證明時任運房局局長鄭汝樺強調「四十八分鐘可到達廣州」之說是謊言,甚至這番言論是在立法會會議內發表,有觸犯《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第18條「虛假證據及欺騙」之嫌。
既然高鐵香港段的工程出現延誤,而且危機四伏,即使能竣工通車又未能縮短往來粵港的交通時間,特區政府該把隱瞞欺騙市民多年的資料全部公開,讓市民清楚明白當中的問題和潛藏的危機風險;並且讓公眾討論是否接受最快要在2017年年底落成通車,還是應該終止建造。筆者個人認為,終止工程帶來的金錢損失,比真的出現風險引致人命傷亡算不上甚麼。
此外,反高鐵運動焦點的菜園村相鄰解放軍石崗軍營,車廠建造圖則又有大得可運載坦克的升降機;中國的媒體多年來又有不少評論強調高鐵有極重要的軍事價值,多年來又不斷進行高鐵運兵測試演習,高鐵計劃是奉承中共之餘,背後可另有圖謀?事到如今,特區政府必須向港人作出清晰的交代。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