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埋藏在人類基因中對食物最原始的惦念,不然為甚麼在美食無數的現代,烤肉仍是歷久不衰的吃法?明火燒過後的肉塊,微微焦香固然能挑動食慾,但原來帶有更豐富油脂的內臟,經過燒烤也變得更香更誘人。大阪人非常好此道,所以當地的內臟燒也大行其道!剛剛正式由日本進駐香港的Futago HK大阪燒肉,便是夾雜韓日式風味的燒肉店,帶來了當地燒內臟的飲食潮流。
記者:謝翠玲
攝影:陳國良
日本的韓風比香港吹得更早,早在二十年代,在大阪落地生根的朝鮮族便經營起燒內臟的小店,後來成為日本人也喜愛的美食,二○一○年在東京開張的首家Futago。Futago有雙子的意思,原因是店主正是一對孖仔,他們來自大阪一間由韓國人開的內臟燒小店,從小生活在燒烤店的熱鬧氛圍中,長大後也跟父母一樣決意創業,然而他們選擇把這種風味帶到東京去。現時Futago在日本有十六家分店,台灣有三家,香港的首家店則座落銅鑼灣。
這兒一份食物的份量不多,那便可以多試幾款,最適合眼闊肚窄的饞嘴鬼。來自日本原店的營運經理瀨田千惠子,說這種內臟燒的潮流其實不限於大阪。千惠子說:「東京的人也很喜歡這種店。在日本,燒內臟的店都很熱鬧,因為又便宜又好吃!」相比起高級的肉品,內臟的確便宜得多,而且調味得宜,美味也不遜於烤肉。這兒的內臟不會事先醃製,避免醃太久而失去原味,通常會在臨上桌前才由廚師撒上唐辛子、鹽和麻油,拌一拌再放上燒爐。雖然調味不多,但陣陣日本麻油香已令人胃口大增,忘卻內臟的臊腥味。
說起吃內臟,中式食法也有不少,但有一種大概不是很多人敢試的,就是內臟刺身!千惠子說:「在日本吃內臟燒時,如果碰巧有很新鮮的牛心,我會點來切薄作刺身生吃,質地柔嫩又鮮甜。不過這食法香港不會供應,你不用害怕!」她看到我面色青一陣白一陣,即時來個溫和的推介,把要介紹的另一盤盛着「Futago盛」牛內臟放上燒爐。「Futago盛」包括有日本人最愛的牛小腸、牛大腸、牛面頰肉和每天由廚師挑選的特選牛內臟,這天的特選是牛第一個胃。
肥美牛大小腸得人心
日本人吃內臟燒不怕多油,所以看起來油膏滿滿的牛大小腸最得人心。放上燒爐前的牛大小腸需要先汆水,以縮減燒的時間。燒牛小腸時最要技巧,要先燒深啡色帶皮那面,再燒油脂的一邊,以免搶火,隨着內臟的油脂往下滴,燒爐上洋溢陣陣比燒肉更濃郁誘人的焦香。原來吃內臟燒的時候也有先後次序:吃完牛舌後,便吃以鹽調味的內臟,如牛大小腸和牛胃,再吃以秘製燒汁調味的牛肝和牛橫膈膜,最後以麵食或飯作結;因為老闆是韓裔日本人的關係,故會以韓式冷麵作為主要麵食。
Futago HK大阪燒肉(2898 7707)
地址:銅鑼灣伊榮街1 至5號 地下B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