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巴與規劃署在展城館合辦展覽,展品包括1949年第一代引入香港、俗稱「烏嘴狗」的雙層巴士;由微型藝術家用了八年時間製作的尖沙嘴鐘樓、徙置區等城市模型,以及多部1:13的手做遙控巴士模型,讓市民近距離重溫50年代至今的巴士與城市面貌。
展出第一代巴士「烏嘴狗」
展覽由今天至5月19日在中環愛丁堡廣場展城館舉行。最矚目的展品包括第一代引入香港的雙層巴士。九巴企業事務總監陳碧君指,九巴在1933年重組時,只有約110部單層巴士,曾要求引入雙層巴士,惟因當年馬路兩旁種有不少大樹,被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直至戰後不少大樹被摧毀砍伐,終在1949年獲批引入俗稱「烏嘴狗」的丹拿A型雙層巴士,行走1號線,由尖沙嘴至九龍城。
現年65歲,仍駕駛960路線巴士的兼職車長陳如才,在1969年加入九巴,曾負責駕駛來往元朗及佐敦的26號線單層巴士,月薪800元。他憶述,當年不少元朗居民會帶着雞鴨上車到九龍,也不時有大意母親將子女遺在車上。他在74年升職駕駛雙層巴士,指丹拿A型「好難揸」,而引擎又設在在司機位旁,夏天時「熱到腳毛都攣」。
展品也包括由微型藝術家陳鴻輝及陳鴻添兩位孖生兄弟花了八年時間製作的微縮城市模型,勾畫出50年代的尖沙嘴鐘樓、徙置區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