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遊戲《俄羅斯方塊》,今年踏入30周年,官方早前更特別於美國費城Cira Centre大廈外牆,製作一個史上最巨型版祝賀一番。作為方塊遊戲始祖,30年來不斷進化,亦出現不少變奏。
現時《俄羅斯方塊》於facebook、手機上都仍有大批玩家,更發展出6人連線對戰模式、家用機crossover對戰等,最近更推出以RPG玩法為賣點的手機遊戲《Tetris Monster》,繼續延續「砌磚」精神。
除了官方遊戲,亦有《俄羅斯方塊》fans,製作了一些惡搞版方塊game,例如一隻名為《Not Tetris》的遊戲,一反方塊傳統,方塊不規則地落下,像玩弄玩家一般。除了game,亦有以《俄羅斯方塊》為題材的電影,片中的方塊變成外星生物般,題材十分奇特。
翻查健力士世界紀錄記載,《俄羅斯方塊》其實是全世界移植次數最多的電子遊戲,而且歷年來的銷量都十分好,當年不少戲廠商都不斷爭奪它的版權。單是任天堂Game Boy版《俄羅斯方塊》,當年於日本賣出424萬套,是Game Boy史上賣得最好的遊戲。
《俄羅斯方塊》最初只是由一位前蘇聯科學家帕基特諾夫,使用陳年電腦Electronika 60設計出來自娛,可能他從沒想過,此遊戲能如此受歡迎。遊戲中的方塊,其實全部都由4粒組成,所以《俄羅斯方塊》的英文名「Tetris」,就是由希臘文「tetra」(即是4的意思),跟帕基特諾夫最愛的網球「tennis」,兩個字組合而成。至於《俄羅斯方塊》那首耳熟能詳的配樂,原曲其實是俄羅斯民歌《賣貨郎》,不少合唱團都會表演此曲。
想知更多電玩遊戲資訊,請留意即時新聞Gadget【Game移動】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