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不少醫療保險規定病人的腸鏡及內窺鏡檢查,必須入院進行及留院一晚才獲賠償。2011年就有45%醫保索償個案屬這類檢查,涉及約2.4萬住院日數。政府認為相關檢查不一定要入院進行,建議日後自願醫保必須承保於日間醫療中心進行腸鏡及內窺鏡檢查,有助減低醫療開支及保費,甚至可舒緩私院病床不足情況。
記者:陳沛冰 陳凱迎
根據保險業聯會2011年團體醫保索償資料,列出約2.6萬宗個案之中,有45%涉及直腸及食道內窺鏡,三等房手術費中位數分別是6,300元及5,500元,未計住院及其他雜費。每宗個案平均入院大約兩日,以此推算涉及大約2.4萬住院日數。
倡癌症有15萬元賠償額
由於不少照腸鏡及內窺鏡病人其實並不需要入院,政府建議自願醫保承保於日間醫療中心,進行有關檢查。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建議以套餐式賠償,預料腸鏡及內窺鏡索償個案,會由自願醫保2016年開始推行時約3萬宗,增至2020年的14萬宗,當中約5萬宗由入院轉為於日間中心進行。病人入院及賠償額減少,有助減低保費。
對於癌症病人為免要花長時間於公立醫院輪候做切除腫瘤手術,會先於私家醫院做手術後,再返回公院做化療或電療,減輕醫療開支,但現時部份醫療保險只提供6,000至1.5萬元賠償多。政府參考藥廠的資料,建議自願醫保提供每宗癌症有15萬元化療及電療賠償額。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約90%於私營市場照腸鏡病人,適合於日間中心進行,病人做檢查後只須休息數小時便可離開。入院照腸鏡的醫生費、病床租金及雜費合共約需2萬元,於日間中心進行只需5,000至6,000元。
不少病人原可在日間中心照腸鏡,但因保單只賠償入院做診斷,故被迫入院,佔用不少私院病床。醫保承保於日間中心照腸鏡,增加病人選擇,及可騰空病床接收其他病人。近年開始有醫保承保門診照腸鏡。
另有外科醫生指,保險公司只向入院照腸鏡病人賠償,不排除是想「博」病人不想入院或病床不足,減少索償。
前醫療保障計劃諮詢小組成員林哲玄表示,年紀大、有心臟病及呼吸疾病人士,在醫院照腸鏡較安全,因為他們接受麻醉的風險較高。保單應該同時承保門診及留院照腸鏡,由醫生及病人選擇,林哲玄又擔心,市場沒足夠有經驗的中心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