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Lomo重製古鏡 經典長焦廣角

科技:Lomo重製古鏡 經典長焦廣角

隨着無反、單反大熱,加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鏡頭接環,令一眾舊鏡重生。Lomography相機設計師劉明進愛菲林,對鏡頭同樣有戀舊情意,有份參與重製Petzval和Russar MR-2兩支經典鏡。他說無論手感還是光學效果都可說跟舊鏡無異,更透露:「它們只是系列前奏,舊鏡陸續有來。」絕對是影友喜訊。
記者:韓繼聰
攝影:陳國良

兩款鏡頭Petzval和Russar MR-2同屬經典,前者歷史悠久加上是大片幅鏡頭,難找也難用;後者則是較冷門的俄製鏡頭,雖較年輕但同樣難找。「Petzval是世上第一支實用人像鏡,是經典中的經典。Russar MR-2亦是影友熱愛的廣角鏡,要重製舊鏡,它們當然是首選。」劉明進說,重製的Petzval相當威,Lomography上年在國際創業集資網Kickstarter集資140萬美金製作,起初要出資者才有資格購買,如今在香港正式發售,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

(右)Petzval $4,880(黑色版$5,680)85mm、F2.8-F16,Canon EF或Nikon F適用。
(左)Russar+ $5,380
20mm、F5.6-F22、L39 mount,隨鏡附有M mount接環。已接受預購,預計2014年7月發貨。

Lomography相機設計師劉明進即場試鏡。

用無反可多用Live View放大輔助對焦,令對焦更準確。

Russar+(左)的後組部份比舊版的MR-2較短。

Petzval展現環狀散景

「兩支鏡中以Petzval的改動較多,體形縮細很多,但其核心設計如換光圈片也完全保留。它全銅製作,打磨較花時間。」他向記者分享了用鏡心得:「它影人像以F2.8和F4最佳,能拍出其特有的環狀散景。但很多人忽略了使用它在F8以後的細光圈,影像也非常銳利。」另一注意點就是對焦:「鏡頭可用於Canon或Nikon全片幅單鏡機,但對焦只能靠肉眼,要留意數碼機的對焦屏不完全適用於手動對焦,加上它大光圈下景深極淺,若要追求完全中焦,我建議換上原廠的手動對焦屏。」用於無反機則很方便,只要如用一般舊鏡一樣,利用Live View放大輔助對焦即可。

Russar+純銅製更耐用

另一支重生舊鏡是全新曝光的Russar+。「它的前身Russar MR-2是不少影友追捧的廣角王,1958年出產,如今相當難找到完美品,重製就是想令更多人可接觸。」雖說改動較少,但設計上也有調節以配合新型數碼相機。「首先是改短了鏡頭後組部份,令它更適用於感光元件與鏡頭更近的無反相機。鏡頭由鋁改為純銅製作,加強耐用及穩定性。另外,亦特別在對焦環上加上紅色刻度,方便快速轉換遠景或近攝對焦,方便抓拍。」新鏡經重新修正計算並使用全新鍍膜,保留舊鏡味道亦令它更精準銳利。「此鏡特點是全景也非常清晰銳利,變形極少,超廣角鏡中極少見,適合影建築物和風景。黑白相亦是它的強項,黑白灰層次極分明。」

Petzval測試

光線充足下環狀散景更明顯,中心人物銳利,效果一流。
F2.8、1/60s、Canon 5D Mark II

Russar+測試

黑白灰層次極分明。
F8、1/500s、Sony a7

名鏡小史

Petzval可說是史上首支為人像攝影特別設計的鏡頭,1840年維也納出產,當時最大光圈為劃時代的F3.6,令曝光時間大大縮短。而Russar MR-2則是在1958年由俄國Zenit生產的超廣角鏡,當時以突破性光學設計,利用漸暈誤差提高相片光亮度,為往後超廣角鏡頭設計奠定基礎。

舊版(左)Petzval的體積比新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