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黎子安(David)師承著名「九星」法國大廚Alain Ducasse,是港島西六間餐廳的老闆;梁文光(Marco)是音響發燒友,在旺角開設音響店,憑一雙巧手砌過約500部膽機。十多年前David於美國柏克萊大學就讀時已迷上膽機,回流香港後跟師傅開設餐廳Spoon,因家中沒有地方放置膽機音響系統,故經常跟朋友流連Marco的音響店,圍繞着膽機高談闊論天南地北。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因膽機相識相知。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志永
那是膽機的黃金時代,在美國長大的David於中學時代已跟父親一起在羅省尋寶,說起廿年前的往事,David最難忘父親對膽機的狂熱,至今仍記憶猶新:「那年代手提電話及互聯網並不普及,為了得到最新的賣機資訊,我跟父親走到印刷廠,等待有刊登二手物品買賣的classified post出版。報紙一到手我們便找尋售賣膽機的廣告,揀選到心水後,我倆會跑到最近的電話亭致電賣家,然後驅車前往購買。」因當年日本熱炒古董膽機,很多二手美國舊機被送到日本去,故黎氏父子要搶先到印刷廠及舊物地攤搶購,「我們多購買美國製造的Marantz及McIntosh,在60年代它們並不大量生產,旗下器材較專業,售價較高,是有錢人在家自用的牌子。」
60歲Marantz 7 音響經典
現時David位處美國的家裏,客廳放滿了十多部膽機,「我只運了一部份來香港,都保存在貨倉裏,而失靈的就放在Marco那兒維修。」Marco的舖面只有約百多平方呎,層架及地上放滿不同膽機,一些屬客人寄賣,其他是客人寄放維修,這當中有一部Marantz 7前級,上世紀50年代末於美國出產,被音響發燒友視為經典之作,數年前由David從美國運到香港,「它差不多有60歲,買回來時已經很衰老殘破,但勉強還可以使用。50、60年代古董膽機放出來的聲音比較自然及具現場感,現代播音機放出來的聲音很人工化、數碼化。」由於美國地大,要將膽機寄來寄去找人維修十分困難,故David把它帶來香港,Marco從貨倉找來原廠規格的零件維修。每當David到旺角奶路臣街街市魚檔給餐廳買貨,如能騰出空檔,他便會跑到只有數分鐘之遙的Marco的音響店閒聊聽歌。
採訪那天,我們仨由音響店出發到David在西環的cafe,途中記者跟着他們逛街市買貨,David半小時已買了約十多斤的新鮮海產,有龍躉、三刀魚及雪蟹等海鮮,Marco問David:「下午才買海鮮,夠時間印今晚的餐牌嗎?」David道:「海鮮菜式視乎當日魚檔有甚麼新鮮海產,故不會在餐牌出現。」Marco突然有感而發:「你因應食材時令炮製美食,我就因應客人口味砌膽機,同樣因事制宜做出最讓人滿意的成品。」有新鮮的食材,也需配合大廚的技術及心情,才炮製出最美味的食物,要砌出靚聲好機,也需時間和技藝。三年前,David邀請Marco為他砌一套膽機組合,Marco花逾一年才完成,現放在cafe裏。他因應David的音樂喜好,挑選聲音較自然的零件組合,「每個部件都由Marco手做、改裝,慢工才能出細貨。就如我最能發揮烹飪技巧的時間,定不會是最爆滿的星期五及周末。」
紫檀木條改善音色
David的cafe座落西環海旁,裏頭最引人注目的是約一米高的木製低音喇叭,它也是由Marco設計,「外觀參考英國倫敦西敏寺,裏面採用50年代Jensen美製的field coil(勵磁)喇叭,貪其穩定性高。」Jensen的創辦人Peter Jensen於1915年跟拍檔Edwin Pridham成功研發現代式喇叭,即沒有磁石,磁的部份由線圈通過直流而成為電磁鐵,與喇叭音圈及振膜(紙盤)組成,是電聲學換能器,效能與傳真度高。1927年,Peter Jensen創立Jensen,專門生產喇叭。這座低音喇叭原本有一層穿孔木板前蓋,但David不用前蓋,「這樣才欣賞到它的美感。」
很多音響發燒友都會為音樂室裝上木板或吸音棉,讓聲音更和諧。Marco為David在音響器材底座下放置了闊約5厘米的紫檀木條。紫檀木條能有效控制諧震,減低音頻所產生的震動,從而改善膽機音色。今天Marco突然發現一對後級系統下卻另有約10厘米闊木條,他好奇詢問David那紫檀木的來源,David得意洋洋道來:「前年我在美國數一數二的木廠MacBeath貪得意買下來,呎寸剛好合用。這木廠在我讀書的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附近,有差不多60年歷史,收藏有很多舊木頭,下次我再去時替你買些。」Marco馬上說:「幫我訂一貨櫃回來,我的紫檀存貨也快用完了。」位於木櫃下層位置,使用50年代德牌Telefunken膽砌成的前級,其外殼便是以紫檀木製造。
坐在cafe靠窗位置向海眺望,昂船洲大橋就在眼前,遠處可見青馬大橋及大嶼山。聽着膽機放出的悠揚音樂,加上些微海浪拍岸聲,一個寫意的下午就此溜過。
巧手製50年代膽機韻味
上世紀70年代,Marco讀初中時,已經跟同學到深水埗鴨寮街購買本地原子粒播音機套裝,並自行砌機,他在工業學院修讀5年音響課程後開設音響工程公司,承接學校播音系統安裝工作。80年代初,有一位好朋友送了一部時值約三千元,60至70年代的日本Akai膽機給他,他自行換了已壞的火牛,發現膽機播出的音樂聽出耳油,自此迷上膽機,看外國音響雜誌,跟着地址寫信到外國買膽機零件。
他喜歡以較便宜的冷門古董零件砌機,「很多大牌子被炒高價格,一些已結業的廠牌生產的零件,播出來的聲音會更好,只因它們認真生產,不懂marketing。」例如只在50至60年代初進行生產的美國University喇叭,以鋁合金製造號角式喇叭,聲音從發聲器產生後,經過迂迴的號角通道才從喇叭口揚出,聲音較直接放出更順耳。
他旺角數百平方呎的舖內,放滿很多50至70年代珍藏的古董零件,例如未曾使用過、被發燒界視為靚聲級的英國Dubilier電容、美國Mallory電容、美國Sprague電容、美國RCA膽、英國GEC膽、德國Telefunken膽等,及30至70年代銅線。除了使用50、60年代的零件製造前級和後級,Marco的得意之作還有把價值數千元的國產CD機大改裝,拆除內裏部份數碼理論化的電容及交流濾波,加裝古董發燒級直流供電穩壓器與火牛,由密封鋁上蓋改為透氣式黃銅上蓋,「經過這改裝CD機的聲帶來的音樂感,幾千元已經可媲美十萬元的機。」其所砌的數十萬元組合,已可跟數百萬元的名牌組合比拼。
18萬元的古董零件膽機組合
前 級
後 級
CD機
喇 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