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法養肥左肝切右肝瘤 起死回生

港大新法
養肥左肝切右肝瘤 起死回生

【本報訊】手術切除肝腫瘤是有效治療肝癌的方法之一,但若腫瘤太大,切剩的肝臟體積若不足全肝的三成,以往並不建議做手術。港大以分階段分肝切除術扭轉「冇得救」病人的命運,先分割左右兩邊肝,截斷右肝腫瘤的血液供應,將血流集中到左肝,「養大」左肝後才切除右肝連腫瘤,確保病人術後有足夠肝功能。至今六名接受新手術病人全部康復出院,最年幼只有6歲,是全球首宗兒童應用該技術的個案。

港大肝膽胰外科及肝移植組臨床助理教授陳智仁

肝臟是人體少有可再生的器官,癌變組織切除後,可長出正常組織。七至八成肝癌患者的腫瘤生在右邊肝。部份病人術前已有較嚴重的肝硬化,切除肝腫瘤後肝臟不能再生;亦有病人腫瘤太大,手術切除後剩餘的肝體積不足全肝三成,術後或會肝衰竭。這些病人均被視為不宜接受手術,要作「姑息性」的癌症藥物治療,但分階段分肝切除術(ALPPS)卻可扭轉局面。

6歲女成首個兒童個案

港大肝膽胰外科及肝移植組臨床助理教授陳智仁解釋,肝臟由肝門靜脈和肝動脈分別供應80%及20%血液,ALPPS第一階段是先將右肝的肝門靜脈結紮,並用超聲刀分割左右肝,防止血液經肝內微細血管由左肝流向腫瘤所在的右肝,「等啲血流集中流向個左肝,養大佢」。
完成第一階段的7至10日後,再將病人的右肝肝動脈和膽管截斷,並將右肝連腫瘤移除,同時繼續「養大」左肝至可提供足夠肝功能。每年瑪麗醫院300宗肝癌新症中,有半數人被視為不宜做手術,陳推算,ALPPS能讓一至兩成這類病人重燃希望。
癌細胞同時出現在左右肝的病人又能否受惠?港大肝膽胰外科主任潘冬平教授指,這類病人現可透過ALPPS切除右肝腫瘤,並用消融術消滅左肝癌細胞,「以前呢啲病人,多數醫生都唔會建議佢哋做手術,但𠵱家佢哋唔使再失望」。
瑪麗醫院去年10月至今為六名6至65歲的病人進行ALPPS,他們進行第一階段手術後8日,左肝體積平均增33%,住院期間無出現併發症,全部康復出院。首名接受ALPPS的病人為一名6歲女童,她是全球首宗在兒童身上應用此技術的個案,其左肝體積由最初只如一個小孩的手掌般大,「養大」至如一個成人手掌般大。
ALPPS技術前年面世,全球累積141宗案例,個別國家手術出現漏膽汁及出血等併發症風險平均為30%,最高更達六成,死亡率則有兩成。但潘指,港大本身有足夠的肝切除經驗,加上同系的肝移植技術成熟,認為他們團隊有能力將相關風險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