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僅扣稅數百元欠吸引力

或僅扣稅數百元欠吸引力

【本報訊】政府透過要求自願醫保保單標準化等措施,加強規管醫保市場,令投保人真正受惠,但財務誘因只是扣稅。有醫生擔心,市民退休或年老後無錢續保而斷保,要返回公營醫療體系。有保險業人士表示,醫保扣稅每名投保人或只有數百元,吸引力不足。

憂退休人士斷保

前醫療保障計劃諮詢小組成員林哲玄表示,支持政府就自願醫保承保範圍設最低要求,否則市場會出現次貨醫保,「但係條線點畫可以再傾」。政府沒津貼市民年老或退休後買保險,擔心市民最需要醫療服務時斷保。他不贊成政府取消可減低濫用保險的無索償折扣優惠。長期病患者及長者雖可投保,並由政府承保高風險池,但擔心他們最終用公營服務,「買咗保險都冇用,但保險公司就收咗行政費」。
保險業聯會醫療改革專責小組副主席陳秀荷贊成政府建議的保障範圍。政府建議40歲以上高風險人士於醫保推行首年不投保,第二年起未必受保;若病人於計劃推出首年有經濟困難或因對產品未明白而沒投保,同樣變相終身難以投保。因計劃容許投保人轉保險公司前,三年沒索償便毋須再核保,增加保險公司賠償風險,或成加保費因素。醫保扣稅或只佔保費一成,即一名投保人一年數百元,吸引力不大。未來行政費有機會下調,但幅度未知,「就算唔使經紀賣保險,保險公司都要有人跟單,幫客人索償,一樣要成本」。
現時個人醫保市場每年新增15萬至20萬張保單,政府預料自願醫保推行首年,額外再增加20萬張保單。陳秀荷指,業界靠優化產品可增加投保人數,「政府仲要用咁多錢去做」,計劃不符合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