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今日就自願醫保進行諮詢前,最後一次到立法會交代進展。諮詢內容將包括市民對醫保設下12項最低要求的看法、市民是否支持高風險池等,其中以立法規管醫保後,應否繼續容許低於標準的醫保產品存在於市場,最具爭議。
政府就自願醫保訂下最低要求,包括保證終身續保、推行首年所有年齡人士受保,及承保癌症治療等。政府希望日後立法規管,市面上只容許符合這些最低要求的醫保產品出售。現時已存在於市場、並低於自願醫保標準的保險產品,可繼續營運,但不可再收新客。
政府會就保費提出建議,健康人士平均每年保費3,600元,但只屬參考價,保險公司可自定價錢。政府相信保單條款一樣下,保險公司為搶客會在價格上競爭;未來《競爭法》推行下,不會出現合謀定價。
根據顧問報告,如香港般推行自願醫保的澳洲及愛爾蘭,均一刀切規定市面上所有醫保產品,要符合政府的基本要求。推行強制醫保的美國,部份團體醫保容許不符基本要求的產品存在,結果此情況不能持續,低於標準的產品被淘汰。
研究醫療政策的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認為,市場是否能夠同時容納兩種產品,要視乎政府推行自願醫保的目標。
被指剝削選擇權
如政府純粹希望保護消費者(consumer protection),只須要求保險公司清楚交代,哪些醫保產品符合政府認可,哪些低於標準。若政府希望透過計劃令投保市民由公院轉投私院,應只限符合基本要求的醫保出售,確保足夠保障應付私營醫療市場費用。
保險業聯會醫療改革專責小組副主席陳秀荷稱,保單標準化剝削市民選擇權,如不少有公司提供醫保的僱員,想多買一份醫保補充公司醫保不足;或有市民未能負擔一年數千元保費,想買一個較便宜的保單「看門口」,「最重要係消費者知道保障包乜同夠唔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