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親俄武裝分子再次在烏東多個城市佔據警局,令人認為普京不惜吞併烏東來保住在烏克蘭的影響力,但分析指烏東的俄裔人口不足四成,俄國揮軍侵佔難度較大,相信普京刻意在5月烏克蘭總統大選前製造亂局,逼烏國實行聯邦制和保證永不加入北約。
烏東無論在歷史、地理、種族分佈和經濟方面,均與克里米亞大不同,赫魯曉夫1954年慷慨地將九成人口是俄裔的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即使蘇聯1991年解體,烏克蘭仍容許俄軍和黑海艦隊駐在克里米亞。反觀烏東,俄裔人口不足四成,親俄武裝分子即使成功佔據多個城市警局,但這些城市跟俄羅斯邊境有一段距離,就算4萬俄軍屯駐邊境,一旦爆發戰爭,烏軍可從四方八面進行圍剿。
俄國在烏東沒有任何軍事優勢仍敢搞事,完全是出於政治戰略考慮。俄羅斯向來視烏克蘭作為跟西方的緩衝區,若六星期後選舉產生的新政府一面倒向西方和加入北約,令西方勢力入侵俄國後院,這是普京最不想見到。吞併克里米亞令普京聲望如日中天,俄人亢奮,但西方的經濟制裁已令俄羅斯政經界憂心,若俄軍揮兵入烏東,勢必再遭更嚴厲經濟制裁。因此普京派大軍壓境,又慫恿親俄人士滋事,純粹是在烏國大選前製造壓力,逼烏克蘭保證不加入北約,並實行聯邦制,削弱基輔影響力,令烏國仍留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
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