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也許不用再擔心醫院血庫存量告急,科學家2016年會進行首次向病人輸送人造血的實驗,長遠有望取代捐血,成為病人的主要血液供應來源。
人造血研究計劃耗資500萬鎊(6,482萬港元),由愛丁堡大學特納教授主導,他花了數年時間,以基因技術將成人的皮膚或血液細胞轉化成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從中培育出紅血球。為使人造血適合大部份人使用,細胞只會由O型血人中抽取。
在首階段實驗,三名地中海貧血病患者將接受五毫升的人造血輸送,測試血液細胞在人體是否運作正常。預計人造血細胞能在人體中存活數個月,比起現時地中海貧血病患者每二至四周就須接受輸血,療程的相隔時間大大延長。
但即使實驗成功,科學家仍要解決不少技術難題,才能大量生產人造血作醫療用途。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