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小瓶粟米汁……
忽爾,細心看定那個「粟」字。
之前沒留心,識讀常常不識寫,落筆往往學着普通話寫:玉米。
廣東人叫的精準,這米自西來,不論西班牙人轉傳或美洲直接傳來,如假包換西方新世界米;粟。
層層葉衣包裹,是為包粟。
童年歲月包粟一點不陌生;水、泥肥美田土種水稻,水邊種芋頭,地勢略高運水略艱種番薯、花生、甘蔗、包粟。粟米成熟,比人還高,深沈粟米林吸引我們捉迷藏,勾引我們將飽滿包粟摘下藏入衣服,偷運過過犯罪癮。
家陣流行生吃北海道粟米,其實童年新鮮粟米亦香甜,未敢帶回家煮熟,隨頑童玩伴躲到魚塘邊沿祠堂後山,背着大人嘗偷來清洌鮮甜。
大學在多倫多西邊小城Guelph,以獸醫農業著名,林蔭校園寬廣還配備果園麥田還有望不到邊粟米田。夏暑黃昏,共書友越過樹林般麻密粟米田跑上小山,爬上各自蘋果樹,望夕陽西下飲酒吹煙。
粟米田影像深刻的電影無數;貝托魯奇《1900》,主角羅拔.迪尼路與謝勒.迪柏度的童年、壯年、晚年都一再出現盛夏蟬鳴粟米田,許是導演童年曾渡過相同畫面,旗下作品例如《La Luna》亦見。
美國電影出現粟米田不計其數,隱隱深藏懸疑、恐怖、未知;《阿甘正傳》、《 The Lovely Bones》、《亂世佳人》……還有梅爾吉遜導演《Apocalypto》,西班牙人到達美洲前瑪雅大地;主食粟米隨處種植,這裏就是影響往後舊世界食糧;土豆、番茄、辣椒、番薯、芋頭……及粟米的原產地。
粟=西+米,經過西班牙傳來,還是來自西方的米?
反正源自異鄉,那「粟」字可圈可點,較北方人叫玉米貼切多了;再說,粵人百多二百年前已漂洋過海移居謀生新大陸,西番食材經由他們帶回亞洲,未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