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反服貿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二十四日後,上周四光榮退場。他們拋下一句:「懷抱理想而來,承擔責任而去。」
有人說運動是成功的,也有人說不見得。我覺得在服貿議題上,所得可能不多,但在提升年輕一代的公民意識上,卻是大豐收。
在二十四日運動中,有兩點我特別留意,不知是不是台灣獨有。
一,物資支援:
夜幕低垂,一位老先生背着一個大背包,蹣跚的走入守護立法院外圍的學生群中。他沒有坐在靜坐的學生旁,卻突然間在包包取出在燈光下閃閃發亮的大菜刀。幾位勇敢的男學生一擁而上,將老先生制服,壓於地上,盤問究竟。他喘着氣說:「晚了,怕你們餓着,帶了叉燒來弄飯給你們吃呀!當然是免費啦!」
一位賣台灣香腸的阿嬸,帶着她的木頭車,遠道從嘉義坐火車去到現場,免費為學生燒香腸。
這樣的故事很多。但更多的是人可能沒到現場,卻送來一大堆杯麵、瓶裝水、麵包、便當、葱油餅、饅頭、方便雨衣……源源不絕,由四方八面送來,堆積如山,吃之不盡,用之不盡。
學生不但要成立龐大的物資管理組處理,有時更要透過網絡,呼籲不要再送來物資,多到受不了。
真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二,專業支援:
學生衝入立法院才翌日,在我來說,似是神蹟,立法院內一張長枱,一早已坐滿穿着醫生袍的四、五位醫生,及七、八位穿着白色制服的護士,為學生提供醫療服務。學生年輕,才第二日,沒有人受傷或生病。醫護就替他們量一下體溫,及把把脈門。
在另一角落,是四、五名穿黑色袍的律師,迅速的成立了法律諮詢中心。
至於大學的老師學者,今次更是空群而出。他們有反服貿的,積極參與運動,一樣參加佔領立法院或在院外靜坐,為學生出謀獻策及給予鼓勵與支持。也有不積極反服貿的,他們說:「我有很多學生在這裏,我要來保護他們。」
在包圍立法院的靜坐現場,差不多每日由朝到晚都有老師開課演講。如果你是好學生,二十幾日如此密集上課,可能可以大學畢業了(誇張咗少少啦!)。演講內容包羅萬有,例如「服貿對言論自由影響」、「服貿與土地正義」、「服貿與認同政治」、「新聞學概論」、「誰來監督『監督者』」、「網絡與社會運動」、「甚麼是抵抗權?」、「為何要反對新自由主義?」、「公民社會有甚麼用?」、「文化認同與民主的矛盾」、「民主與抵抗權」……總之,你想到的課題都有。
我驚訝這些學者對社會運動的投入及快速組織能力。
後記:
萬一有一天,香港真的發生佔領中環,唔知有冇人送阿一鮑魚嚟?冇?奶茶奶油多有啩?
我哋主持公義的律師,救人於危難的醫生,及在大學作育英才的老師,會來嗎?
逢周一刊出
葉一堅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