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毛孔】
劇烈運動後全身「㷫烚烚」,忽然停低或坐下來,會打亂肌肉的新陳代謝過程,加劇乳酸在肌肉或關節積聚,更易引發「周身痛」。黃瑞奇表示,做完運動後不應立即休息,宜進行15至30分鐘的緩和運動,有助舒緩運動後的大小腿痠軟、頸部及腰背的痠痛。
不少人喜歡在運動後,立即沖一個凍水涼消暑,或沖熱水涼舒緩疲勞。但沖熱水涼,可增加血液流往全身皮膚表面,影響心臟和大腦的正常供血,容易引起頭暈等症狀。凍水涼則刺激皮膚毛孔及表面血管收縮,阻礙身體散熱。他建議市民運動後,至少休息15分鐘,待氣喘、流汗減少,心跳回復正常,進行緩和運動後才沖涼。
緩步跑毋須補充電解質
至於運動後可否即時喝凍飲,他認為,凍飲對身體的影響不大,反而不應亂飲電解質飲品,提防攝取過量糖份。一般情況下,進行一小時以內的運動,如打波及緩步跑等,都毋須額外補充電解質,飲用清水便足以補充流失水份。若進行較長時間運動,如行山或長跑等,才需要飲電解質飲品。
運動後狂飲水,會令電解質流失更快,更有水中毒風險,故應適可而止。他建議,飲水至沒有太口渴的感覺及沒流汗便應停止。另有人愛踢波後飲啤酒消暑,但運動後飲酒會加快吸收酒精,應盡量避免。咖啡及奶茶等茶類會加劇心臟和腎臟負擔,運動後應避免飲用。劇烈運動後須休息3至4日,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修復撕裂的肌肉。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