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護理情: 好心險累事

醫管局護理情: 
好心險累事

還記得數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正在急症室值夜,忽然接到通知,鄰近一座大廈發生火警,有多人因吸入濃煙須送院治理,有五、六名傷者正送往我們的急症室。

混亂中與太太失散

救護車先送來一位外籍女士,年紀約三十歲,因吸入過量濃煙而昏迷,急救後須立刻轉往深切治療部接受觀察。救護車再送來幾位病人,其中一位外籍男士,面部被濃煙熏黑,神情緊張,呼吸急促,不斷向護士追問其他傷者情況,又不肯接受氧氣面罩。
原來他和太太到港旅遊, 晚上就在朋友的家中留宿,火警發生後,急於逃生,匆忙中他和太太都沒有帶證件及手提電話,混亂中更和她失去聯絡。當時他十分擔心太太的情況,拒絕醫生建議用氧氣和呼吸機協助呼吸。我們只好不斷安慰他,又根據他提供的資料,聯絡其他醫院,試圖替他尋找太太。
突然,我們想起剛剛入了深切治療部的女士,不是和他描述的妻子有些相似嗎?可能就是他的太太。
本想立刻告訴他妻子的情況,希望他知道後會同意接受醫生的建議和接受治療,但亦有可能會令他情緒更加激動,令病情惡化。因當時沒有確實的病人資料,如果告訴他這純屬猜測的消息,可能只是幫倒忙。見到他喘着氣又情緒低落的樣子,真有點難以決定,是否要告訴他妻子可能在深切治療部,但始終不能肯定這就是最好的做法。
猶豫之際,有消息傳來,在另一間醫院找到和他太太同名字的病人正接受治療,情況穩定,經核實資料後,正是他失了聯絡的太太,大家都鬆了一口氣,更慶幸倉卒中沒有作出錯誤的決定。
撰文: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病房經理庾慧端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