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面對旅客增長,政府稱市民等多班車,有助增加就業機會。但運輸署調查顯示,在公共交通之中,旅客使用港鐵的比重顯著增加至35%。而使用巴士、的士及渡輪的比例卻停滯不前,甚至大幅減少,所以旅客增長只有港鐵獨肥,其他公共交通並未得益。以2023年有1億旅客訪港推算,每天可為港鐵帶來20多萬人次乘客量,相等於88班車。
運輸署的交通習慣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旅客行程使用港鐵的比重,由02年只佔26%,上升至近年佔35%,成為最多旅客使用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士的旅客,卻由02年25%,跌至20%。
短途為主 的士司機嘆蝕本
使用專利巴士的旅客則維持8%不變,原因是旅客不熟悉巴士路線,寧願多花錢以求直接交通服務。而使用渡輪的旅客也由02年6%減至3%。
以政府預計2023年有1億旅客訪港,而旅客平均每天行程為2.3次推算,本港公共交通每天將會增加63萬人次乘客量。當中港鐵佔22萬人次,相等於88班列車的載客量。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表示,旅客佔的士生意額只有約一成,「通常都係買到大包細包,搭返酒店,大部份短途,如果塞車,司機隨時蝕本」。加上購物區太多上落客禁區,港鐵隨時更方便,導致不少旅客寧搭港鐵也不搭的士。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