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 聆聽普選訴求才能打破政改僵局 - 盧峯

蘋論: 
聆聽普選訴求才能打破政改僵局 - 盧峯

一力促成今次立法會議員上海之行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說,今次行程已達到原先各項目標,令泛民主派議員跟北京官員進行了單獨會晤,氣氛也算友善。從辦一場「政治騷」的角度來看,曾先生的說法不能算錯,至少泛民議員跟北京會面沒有「反枱」,雙方互贈帶有政治諷刺味道的「禮品」時也有來有往,沒有翻臉或拂袖而去。
可是,從打開政改僵局的角度來看,今次上海之行幾乎可說沒有成果。幾位負責港澳事務的官員既沒有正面回應社會上提出的眾多方案,也沒有清楚說明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立場。他們只是在重申一些基本原則如特首候選人愛國愛港,提委會有實質提名權,繞過弱化提委會權力不符《基本法》、提名委員會四大界別有重要作用……等。難怪參與單獨會面的泛民議員異口同聲說「立場分歧,未有共識」。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先生昨天表示,往後還會繼續跟泛民主派議員溝通,有更多類似的座談機會。但是,若果一眾京官依然只是擺擺願意溝通的姿態,只想搞政治騷,不肯真正聽取市民對真普選的訴求,不肯正視市民希望能全面參與特首普選,不肯接受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那再多的會面也不管用,甚至只會令更多人質疑溝通、會面的作用。
事實上北京從今次訪問行程一開始就擺出容不下異見的態度。長毛梁國雄議員不過帶了一些六四有關的T恤、資料到上海準備交予幾位京官,過海關時就被留難,要他自願放棄這些物品才能入境,結果逼得長毛折返香港,放棄行程。也因此而令工黨的何秀蘭、張國柱、公民黨的梁家傑放棄參加這次會談。假若北京官員真正有心聽取不同政團的看法,真正想跟持不同意見的議員交流,他們根本不會也不應在意那區區幾件T恤、幾份資料。
更令人不滿的是幾位官員的僵化立場及指點江山的態度。就以愛國愛港原則為例,由始至終這都是一個政治性標準,難以用法律語言清楚表述,不同京官以及護法的說法各有不同。有的強調真心愛自己的國家,擁護《基本法》及一國兩制就可以;有的如前港澳辦主任魯平則認為愛國要擁護中共及它的政治體制;有的如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更搬出港人治港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老調,意指愛國標準不僅是對特首的要求,主要官員、議員也不例外。像這樣一人說一句,解釋千變萬化的「愛國愛港」標準除了方便北京篩走不合意的候選人外還有甚麼作用呢?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先生及李飛等對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的質疑同樣不合理。在他們口中,堅持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的人是在裝糊塗,其實心裏明白有關建議不符合《基本法》。首先,堅持爭取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的泛民主派政團及市民並不是裝儍或是要渾水摸魚,而是因為公民提名是最開放、最能讓市民參與的提名方式,也最符合國際普選標準。既然我們希望在香港落實真普選,自然希望爭取最開放、最合理的提名安排。換言之,爭取公民提名的政團及市民心裏明白得很,光明正大得很,一點也不糊塗。
更何況提出公民提名安排並沒有取代提委會的角色及作用,也沒有繞過它。爭取到足夠公民提名的候選人仍須要提委會正式確認才能出閘參選。這怎麼能說不符合《基本法》呢?顯然,真正裝糊塗的是張曉明先生之類的僵化官員。
政改時間已相當緊迫,社會上累積的不安及反感正不斷加深。假若北京真的有心、有誠意在二○一七年引入普選,她該做的是虛心聆聽市民的普選訴求,積極及正面作回應,好好跟泛民主派議員及社會不同政見團體作實質對話。若果還是在游談無根,說些如求大同存大異之類的空話,又或是翻來覆去在「愛國愛港」四個字兜圈玩文字遊戲,那擺出再多友善姿態,再多搞幾次上海之行也不管用,並且會令市民對溝通死心、改為用更對抗性的方法爭取。到時候政改想不拉倒,政制想不原地踏步也不可能。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