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又三年,港股直通車終於在七年後的今日啟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錘定音,為港滬股市建立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其中「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則為2,500億元人民幣,共5,500億元人民幣。究竟新政策下甚麼股份最值博呢?今期「投資導航」歸納出三大受惠股,想搭一轉順風車的讀者萬勿錯過。
大市交投料升 港交所受捧
【前景亮麗】
中港股市互聯互通,交投將會應聲上升,最先受惠的必定是港交所(388)及內地券商股,大行升級潮一觸即發,兩地直通車開車前有條件喪炒,買貨坐定定冇蝕底。
內地券商股受惠
去年港股每日平均成交按年升16%,至625.6億元,105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相當於每日增加16.8%,雖然額度現時有上限,但憧憬水閘慢慢再開放,港交所未來收入增長料有保證。券商法巴表示,隨着直通車開通,第二季港股日均成交將由現時平均的681億元,增近兩成至813億元,故大幅調高港交所目標價至168.11元,與上周五收市價比較,潛在升幅達15%。
在本港上市的內地券商股有銀河證券(6881)、海通證券(6837)及中信証券(6030),前者零售證券業務比重最多,後兩者則主力基金及大戶業務,今次滬港股直通車主要針對50萬元以上個人投資者及機構投資者,相信三者皆能受惠。
從基本因素出發,銀河證券估值最為吸引,較為可取。中信証券則因H股較A股有溢價,故近期沽壓較大。
市場掀套戥潮 低水H股俏
【牛氣逼人】
港滬兩地股市加強融合,在兩地同步以A+H股形式上市的公司,差價有望因套戥活動收窄,市場隨即掀起尋寶潮,喪炒大折讓H股,情況有如2007年港股直通車翻版(詳見另文)。
洛玻折讓大當炒
今次受惠港股通的A+H股,共有67隻,當中折讓幅度最大的三隻分別為洛陽玻璃(1108)、南京熊貓(553)及昆明機床(300),較A股分別平66%、61%及58%,在消息公佈當日,三股單日升幅介乎兩成至四成,牛氣逼人(見表)。
同一時間,散戶至愛的內銀、內險及基建H股,普遍較A股有溢價,其中平安保險(2318)及太保(2601)H股,較A股貴近兩成,相信與外資在內地股市未完全開放下,主攻H股有關,故亦未必受惠今次尋寶潮。
值得留意的是,今次新政未有包括深圳交易所,故在深圳同步上市的大折讓H股如浙江世寶(1057)、東北電氣(042)、山東墨龍(568)並非受惠股,大炒只是美麗的誤會,投資者勿買錯邊。
內地人買港股 大藍籌搶手
【穩陣之選】
內地股市良莠不齊,相對來說,本港股市無論監管、法則、流通量、認受性均高幾班,故內地人能夠買港股,優質藍籌肯定成為首選,當中又以長和系、滙恒及科網股最吸引。
近期長和系乃市場焦點之一,事關和黃(013)宣佈出售旗下屈臣氏約25%股權予新加坡淡馬錫,套現約440億元,和黃及母公司長實更齊齊派發特別息每股7元,以回饋股東。市場普遍認為,雖然屈臣氏暫未分拆上市,但今次交易總算為和黃釋放應有價值,而長實亦因而受惠。
滙控回報佳 騰訊有名氣
內銀股受影子銀行、潛在壞賬、利率市場化以及虛擬銀行等問題困擾,股價一沉不起,相反以環球市場主打的滙控(005),在金融海嘯後已固本培元,聚焦中港業務的恒生(011),股價逼近歷史新高;加上兩股現價息率均超過4厘,雖較內銀股差一截,但風險卻明顯較低,絕對是內地資金的寵兒。
科網股選擇則非騰訊(700)莫屬,騰訊在內地聲名大噪,相信不少股民早已趨之若鶩。
07年直通車全城瘋炒
【溫故知新】
2007年8月傳出內地試行港股直通車,並以天津為試點,刺激中港股井噴式上升,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恒指更短時間衝穿30000點大關,不過,其後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叫停有關建議,瘋狂派對亦隨之結束。
恒指創歷史新高
消息公佈當日,恒指收報21595點,其後展開爆升之旅,同年10月底收市高見31638點,創出歷史新高之餘,累積升幅達47%,當時成交動輒逾千億元,氣勢一時無兩。
至於當炒股方面,其實與近期直通車受惠股沒有兩樣,主要集中港交所(388)、大折讓H股以及券商股等。當中又以港交所升勢最凌厲,短短兩個月由116元炒高至256元,累積升幅超過一倍。當時政府更動用外滙基金,買入逾5%港交所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當年內地龍頭券商股仍未來港上市,故炒風集中在申銀萬國(218)及第一上海(227)等券商股身上。
另一方面,當年因憧憬直通車可帶來更多生意,內銀股亦成為升市火車頭,其中獲獨家經辦境內個人直接對外投資的中國銀行(3988),兩個月累積亦升近四成。
港股待調整可低吸
【技術分析】
港滬股市互聯互通殺到,刺激港股大升之餘,亦有助恒指突破技術阻力,打破近期僵局。先以日線圖觀察,上周四恒指以大陽燭突破2月28日高位22986點,雖然周五下跌183點,但仍守住23000關口,足以確認恒指打破一浪低於一浪的格局,上周四更屬去年12月以來首次突破保歷加通道上軸。加上早於2月5日,恒指9日RSI於18.8見底,3月底正式確認一浪高於一浪,反映中線走勢明顯轉強。
短線嚴重超買
至於周線圖方面,恒指亦強勢突破保歷加通道中軸(22638點)的阻力位,加上MACD出現買入訊號,為今年首次,同樣顯示中線形勢好轉。
港股中線轉強,但短線進行整固機會偏高。上周四恒指9日RSI已達到77.2,至於H指9日RSI更高達82.3,短線嚴重超買畢呈,上周五跌市相信屬正式調整。另外,自歐債危機至今,恒指出現3次周線圖MACD買入訊號,由買入訊號出現開始,恒指往往進入至少兩周的向下調整期,然後才再向上突破。若重複近年趨勢,加上短線超買情況嚴重,可待港股出現調整,才入市低吸,毋須急於追貨。
【專家意見】
差價炒唔耐
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 沈慶洪:「互聯互通理論上最利好藍籌股份,包括長和系、騰訊(700)及中移動(941)等,另外券商股亦可見直接受惠,但提醒市場炒作AH股差價概念不會持久,認為當差價收窄後,長錢不會停留前景欠佳股份。」
買國際品牌
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 植耀輝:「相對投機味濃的AH折讓股,投資者更宜留意相對安全、而內地投資者又沒有機會買賣的概念股,而在一眾大藍籌中,又以國際性金融板塊,如滙控(005)最看俏,其次濠賭股估計亦最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