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被吃的豬」原文是《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作者是Julian Baggini,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哲學家雜誌》編輯,定時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發聲」,是英國知名的「哲普作家」。中譯本由台北麥田出版。譯者是黃煜文。
動物貪生怕死是本能。"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言下之意是「牠」是個例外,因為你再也找不到另外一頭自願替人類添口福的豬了。這集子的文字用意既在「普哲」,風格自然有別於尼采、康德、叔本華。且抄一段開場白:
柏格吃素四十年了,這次他準備坐下來好好享用一頓由豬肉香腸、酥脆培根與平底鍋煎雞胸肉組成的肉食大餐。柏格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嚐過肉的滋味,他的原則顯然勝過口腹之慾;不過,現在他卻可以一邊吃肉又不違反良心。
原來製造香腸與bacon的肉來自一頭名叫普莉的豬,經過基因工程改造後,普莉會說話。牠告訴柏格,能夠成為人類冷盤上的一道美食,是牠平生大願。因此牠在自己「大限」那天醒來時,「內心澎湃不已」。自從普莉把心事告訴柏格後,柏格老是覺得,如果不順從牠的要求把牠吃掉,就太有負於牠了。
我們記得,柏格的盤中餐,除了豬肉還有一份經基因改過的雞肉。基因雞就是「無腦」雞,牠們像植物一樣生長,無知覺,「殺這種雞就跟拔紅蘿蔔一樣,一點也不殘忍」。可是,話雖如此,到香腸、培根和平底鍋煎出來的雞胸肉端到面前時,柏格禁不住嘔吐起來。
作者Baggini向我們提問,柏格面對美食,「這是長年茹素造成的反射作用,還是內心痛苦反映出來的生理現象?」這篇小品,是這樣結尾的:「柏格鎮定了一下心神,拿起刀叉……」
吃長齋的人,一旦「誤吞」動物脂肪入口,必然反胃。柏格已吃素四十年。「普莉培根」還未到口,已受到腸胃的排斥,應可視作正常的生理反應。上文「拿起刀叉」後以六個句點(……)結束,是英文語法的ellipsis(英文只用三點)。省略法表示「意猶未盡」。究竟柏格拿起刀叉後有沒有「大快朵頤」呢?還是看着bacon時突然受到「恩及禽獸」思念所打動,因此雖然定下了神,拿起刀叉時還是忍不住嘔吐了一番。普莉跟「無腦」雞不同,牠不但會說話,還會思想,不然怎麼會「內心澎湃」?
作者Baggini用了「省略法」,任由我們天馬行空的去作補白。或胡說八道。普莉為甚麼「內心澎湃」?因為牠「自願被吃」。有道「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普莉在離開人世前臉上還掛着笑容已經不容易,更何況牠還「內心澎湃不已」。牠為甚麼這麼激動?因為牠的「死」成全了柏格的「生」?這個「謎」也許可從宗教層面得到解答。依我們今天在日下的世風中猜想,普莉在接受基因工程改造時,會不會給人動了手腳混合了大麻或可卡因?
《自願被吃的豬》有副題:「一百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想破頭」?是不是言重了?且看例子吧。「電腦虛擬外遇算不算不貞」?「私自『借』用鄰居的無線寬頻算不算偷竊」?還有:「你去領錢。提款機吐出好多錢,比你要領的還多,但是你的賬戶一切正常。嘿嘿,銀行不知道出錯了,除了銀行,沒有人有所損失。這是天掉下來的禮物嗎?」
這些問題,一點也不高深,很難想像怎樣跟「哲學」拉上關係。提款機多付錢給你,處理的方法多的是,應該不會給你造成「哲學」上的困擾。你懶得到銀行辦「壁還」的手續,拿去捐贈慈善機構就是。
「私自『借』用鄰居的無線寬頻算不算偷竊」這問題幾乎可說自問自答,因為下面一句是「反正沒人吃虧」。話可不是這麼說的,因為寬頻的公司就吃了大虧。所謂「借用」就是偷竊,不是甚麼「哲學」行為,而是赤裸裸的作奸犯科。如果把日常生活出現的一些疑點動不動包裝成「哲學」,香港人大概會不客氣的說一句:「扮高深」。Julian Baggini這位「哲學」(或「普哲」)作家,除了《自願被吃的豬》外,還寫了《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和《鴨子中了大樂透》這類題目怪趣的「哲普」著作。
《自願》的書背上有言「本書已售出十四種語文版權」、「Julian Baggini全面席捲台灣」、「一百個哲學問題就像一百包心靈零嘴(零食),保證讓你上癮,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看來在這價值荒涼,信念破產的時代,大家都爭着吃「心靈零嘴」,或喝「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