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上回說到,十九世紀開始煙草風行全球,肺癌便也靜悄悄地成為人類頭號殺手,每年殺人無數,惟人類多年來懵然不知,直到六十年代才開始正視這戰役。
過去五十年,醫生及科學家須付出極大努力診斷及醫治肺癌,只可惜仍節節敗退,用上最新最有效化療放療,後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仍不過一年,其中主要失敗原因是幾十年來我們對這敵人仍認識不深,過去醫學教材只把肺癌分成小細胞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而事實上非小細胞肺癌是由多種不同肺癌組成,對他們不甚了解情況下而對每位病者照辦煮碗,成績自然不如理想。
最大突破始於2004年,哈佛大學的Tom Lynch教授有見個別病人接受標靶藥Gefitinib後有極其良好反應,大塊腫瘤在短短幾星期內消失,他便決意向靶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作深入研究,從因子排列中發現每位有良好反應者必在exon 19或21有突變,意思就是受體上的胺基酸發生輕微變化因而令癌細胞產生,標靶藥把這受體訊息關掉便能成功控制癌細胞。
最特別是這種基因突變以亞洲人不吸煙者居多,以香港為首的研究團隊亦相應起義,大家二話不說同心全力在短短兩年內完成了重大的IPASS研究(註),證實了有EGFR基因突變病人用標靶藥比較用化療好得多,從而改寫了肺癌歷史。
孫子亦云:「不戰而勝,善之善者。」
醫治肺癌若能做到不戰而勝便是病人福祉,按老生常談以免疫力治癌有可能做到不戰而勝,故此無論中藥,保健藥甚至神藥紛紛以增強免疫力為標榜。但事實上免疫系統極為複雜,並非坊間所說增加T-cell / B-cell功能便可,原因是聰明癌細胞有避過免疫細胞追殺的能力,其中是運用一種名為PD-1 / PD-L1系統便令那些原本兇猛的追殺型T細胞(Cytotoxic T-cell)變得溫柔如水,因而失去殺病能力。現今我們已有藥物克制PD-1 / PD-L1系統,因而再次喚醒那些追殺型T細胞。聽來神奇,但很有可能不久將來會成為事實。
肺癌是一場戰役,我們初嚐點兒勝利味道,但事實上離開真正勝利仍有很遠很遠的路,惟靠醫生、科學家、藥廠、政府、病人及病者家人無私無怨地共同努力下,我們定能見到那勝利曙光。
註: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後記:文章節錄自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就職演講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