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幾十年,一向都盡量避免在午飯高峯時段去「食晏」,近期更索性在兩點半後才開餐,這時段是下午茶時間,連鎖快餐店的套餐都比較便宜。曾幾何時,一頓午飯廿幾蚊是習慣了的水平;但過去兩年,已經動不動要花4、50大元了。作為所謂「中產」,尚且感受到物價飆升;對於低收入的一群,他們生活壓力有多大,相信是不言而喻了。
香港,表面依然風光,基層日子卻更見艱難。很回味兒時徙置區的生活,一樣要為口奔馳,但鄰里更懂得互相幫助、更願意分享。吳楚帆名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確實是不少人的生活態度。
社會現代化了,孕育出一套社會保障制度,卻又慢慢發現,「公家錢」正保護着不少各式各樣有需要的人。公共政策,根本不可能公平地紓緩各種生活壓力;一個有質素的公民社會,仍然需要可貴的守望相助精神。參與義務工作多年,投入最多時間和「心機」的,是面向弱勢社群的工作。今日下午開「咧」的第2屆「香港街頭足球聯賽」,就是一項助人自助的工作;通過足球訓練和比賽,讓一群處於弱勢的朋友,建立一套較開心和積極的生活觀,遠離昔日濫藥、好賭等通向黑暗的舊路。
聯賽去年創辦時,有8間社福服務機構組隊參加,今屆增加到12間,球員的最低年齡亦由25歲調低至18歲。街頭足球聯賽是一項5人圍板賽,球季由4月進行至11月底;我們沒有很充裕的資源,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義工,如果你路過九龍城石鼓壟道公園,歡迎你來為一班處於社會弱勢的朋友打打氣。
李德能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