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最後外籍記者退休

港台最後外籍記者退休

【本報訊】香港電台新聞部最後一名前線鬼佬記者Francis Moriarty上月底退休,有人說是象徵港台一個時代的結束。在香港跑新聞四分一世紀,他自言見證香港從輝煌走向衰敗,錄音室關燈之前,他告誡香港市民,新聞自由並非「免費」(free press is not free),需要每個市民共同付出和捍衞。
記者:白 琳

在香港跑新聞四分一世紀,Francis上月底退休。楊柏賢攝

「我名義上跑政治和法制新聞,實際上專找鐵銹(corrosion),香港很多地方都生了銹」。Francis本是美國記者,89年法新社派他來港,百萬人八號風球上街,他披雨衣,把拍紙簿夾在腋下生怕弄濕。集會人士在新華社門前放下傘子以示團結,他小心翼翼在簿子記下這幕,旁邊女士淋着雨,卻主動為他撐傘,「不要緊,我們需要你把這事報道出去」。無私的付出,令他留在香港,事隔25年,至今仍留着那本拍紙簿。

見證特區走向衰敗封閉

九十年代初香港充滿生氣,Francis以為回歸後港人脫離殖民,能夠體現自治,可惜自從舊政總門外架起黑色欄柵,他只見特區政府走向衰敗和封閉。從前政府電話簿有高官寓所電話號碼,親接記者來電。政治記者都在中環政府辦公室一帶流連,隨時碰到高官,一起上職員飯堂,「歐洲議會有酒吧,方便記者與議員混熟。現在香港政府重門深鎖,立法會飯堂很糟,樓上茶座只招待議員。他們只會選擇性找人放料,你卻找不着他們」。
年屆67歲的他慨嘆,傳媒越來越不重視資深記者,上司希望跟他續約,但公務員事務局拒絕,他今個月無奈轉職自由記者。

自費買機票去伊拉克採訪

今年上半年另有七名資深同事離職,「沒錯資深同事人工很高,但只有經驗才會值錢」。
Francis曾經離婚,笑言採訪工作就是老婆。美國攻打伊拉克,他休假時自掏腰包買機票去戰場,抵埗才告訴上司。他輕裝上陣,「BBC等外媒對記者有全面訓練和支援,隨時準備派人去地球任何角落採訪,我每次出埠都要自己買旅保」。
上屆美國總統選舉正值風災,他的錄音記憶卡滿了,在風暴中急急買了一張記憶卡,港台卻不肯付錢,指買卡要審批,「鄧忍光空降之後,港台越來越官僚,文件越來越多,我寧願用填表的時間去採訪」。
他叮囑行家不要忍受官員輕視記者的嘴臉。每次新聞官阻他追訪官員,他都厲聲斥責,「他們必須尊重記者專業,擋我的咪,等於握着我的喉嚨。我在農場長大,圍欄只會用來圈着畜牲,你用這東西圍記者,別怪我們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