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前,深水埗、長沙灣一帶屬於新界,於下區發現的九龍關地界碑石,經歷史學家蕭國健教授考證,估計是1887年粵海關設立九龍關分關而豎立,證明這地方當年是一個中英分界的地帶,清政府在此設立關廠,位置即為下區建築群所在,但由於關廠只用木材搭建,到現在已沒有留下建築痕迹。關廠主要向跨境做買賣的商販收取關稅,並居高臨下監視海面情況。因依山臨海的特殊地勢,1899年賣豬仔年代,英國人在此興建集合出洋華工的屯舍,俗稱「豬仔館」,此為下區建築群的雛形,其後先後改建為檢疫站和囚禁男性犯人的荔枝角監獄,到1931年才擴建中區和上區,作為首個低設防女子監獄,1938年後改建為荔枝角醫院。
復修過程中,維修費用最後由2.2億提高至2.5億元,現在覺得稀罕的鋪瓦尖頂紅磚平房建築,蕭國健指出在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等同公屋般密集,「當三合土運用技術還未成熟時,尖頂有利疏導雨水。」這時期的英式建築拆的拆,還剩下十多間,如同區的長沙灣屠房,活化計劃中的舊大埔警署,大包米(尖沙嘴訊號山)旁的清潔員工宿舍,還有赤柱八間屋。
饒宗頤文化館百年變遷
1887:設立九龍關
1904-1906:華工屯舍
1910:檢疫站
1920's:荔枝角傳染病院
1948:荔枝角醫院
1975:醫院先後改為照顧長期病串者的療養院和精神病院
2000-2004:荔康居
2009:正式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
2012: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開幕
2014春:第二期開幕
饒宗頤文化館
地址:九龍青山道800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8am-10pm
交通:港鐵美孚站B出口步行約10分鐘;九巴286X、31B、32、35A、36B及40號直達。
查詢:2100 2888
網址: http://www.jtia.hk
房價:標準客房每晚$7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