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的才與德 - 林夕

司馬光的才與德 - 林夕

又是文憑試試題,在上位者,德與才何者為重,並引用司馬光之說:才德兼備是聖人,德優於才是君子,才優於德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愚人… …。於是又惹來浮想聯翩,是不是有意讓人想到當前特首,以及已成過去的豬狼之爭。老老實實,豬狼只不過是一時貪方便的比喻,最形象化的一個標籤,豬肉在前,相比之下,搞得那狼就真的很有才的樣子,仿佛無才變是德,缺德即有才,這真是最無辜的錯覺,最不美麗的誤會。
其實今時論高位者,還講什麼德與才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若是庸才,能騙得愚人一時,露餡了若有選票可轟他下台就了事。至於德,道德標準人人不同,對人對己各有一套,領導者的私德,若沒有犯法,那敗壞到什麼地步才不能容忍,有沒有影響施政水平,若有選票做仲裁,也就完事了,多好。
什麼叫有德?有點狡猾很有手段、對不同人說不同話、擅於抹黑抹白人算不算缺德?以上德性,歷史上,尤其是中國歷史上,哪個成大事者沒有這套使壞的本事?為官的,又有哪個不撒過一點謊,憋不住那必要的沉默,縱使居然真有一番抱負,也無用武之地。才德兼備的聖人,只供人膜拜,一旦進了廟堂,不是被轟出去,就是由聖人同化為君子一點的小人。
倒是那個大談才德論的司馬光先生,雖然寫下了供後代為政者的參考書資治通鑒,其本人與他政治對手王安石據說品德有良好紀錄,這兩位大德,又以拗相公馳名。一個選用了大批小人執行變法,一個復位後以鬥氣心態凡新法不論好壞皆廢,何以故,德行第一的,自詡清流,嫉自己眼中的惡如仇,還以此沾沾自喜,把朋黨之爭越弄越烈,到最後,這算不算是缺德呢?把不同政見者一律當敵人辦,先不問政治智慧,道德水平又能高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