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報媒體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拍板的「滬港通」,原來最大的推手是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於兩年前已醞釀,但與業界幾乎「零」交流。據消息人士透露,一群本地中資券商對內地人買港股不需經本地券商執行很有意見,昨更急忙召開會議商討對策,草擬文件向當局反映,但礙於是李克強一錘定音,市場相信「中」字頭的券商亦不敢大加反對。
記者:石永樂 吳永強
據內地《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滬港通」實際已醞釀多年,李小加為計劃的最大推手。而港交所亦有就滬港通方案成立機密小組,所有成員均簽訂保密協議,負責的小組成員,每年要到內地出差逾30次,首要工作是說服內地監管機構。由於「滬港通」計劃屬高度機密,消息人士指,「中資券商只聽過互聯互通,但實際的內容都喺噚(前)日先知道」。報道又指,深圳交易所亦肯定會加入與香港互聯互通。
批評被港交所「搶飯碗」
「滬港通」方案於前日公佈,當中的「港股通」令內地人可直接通過內地券商買賣港股,原本依賴內地客戶的本地中資券商角色的重要性勢將大減。據消息人士透露,李克強前日早上為互聯互通一錘定音後,當日一班金融服務界在一個午餐聚會上已熱烈討論,不少中資券商對於內地人買港股不需經本地券商執行很有意見,而昨日一班中資證券協會會員與會長閻峰開會,並草擬文件向當局反映,除了認為被港交所「搶飯碗」之外,亦認為交易所無法提供投資者教育及相關服務。
閻峰接受本報查詢時,雖表示指「滬港通」屬好事,不過同時指出「滬港通」投資額度及範圍始終有限,「相信這6個月(「滬港通」實行前)仍會有很多客戶過來……我亦覺得QDII2可以與「滬港通」並行」。有證券業人士指出,「港股通可以令本地中資券商的母公司受惠,但對本地的子公司有影響,你估母公司唔使子公司跑數?」
張華峰:削中資券商利益
雖然本地中資券商可透過「滬股通」為本地投資者買A股,但本地中資券商的本地客數目有限,料難以受惠於「滬股通」。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亦坦言,「滬港通」或會削弱本地中資券商的利益。他認為本地券商在服務本地客戶方面更有優勢,「中資券商要吸引更多本地客需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