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飲食生活雜誌《KINFOLK》發行中文版,選用簡體中文面向中國讀者,頗令人意外,沒料到這本向來不食人間煙火的獨立雜誌,竟然如此進取走向中國。它深受西方先進城市中產歡迎,靠不問世事、自我感覺良好的編輯風格起家,守着原裝英文版就夠酷,實不必發行中文版,何況是簡體中文版,坦白說,俗了。
近年中國媒體一大怪象,就是喜歡向西方雜誌購買中文版權,時裝雜誌已成慣例且不說,連商業與文化這類雜誌,也寧願大借西風,而不自創品牌。固然因為內地出版不易取得刊號,但這類複製品橫行也令中文雜誌界顯得呆板和落後。
總部在倫敦的全球城市生活雜誌《MONOCLE》剛推出時,不少中國媒體集團打它的主意,想代理中文版。創辦人Tyler Brûlé前幾年路過香港,我曾直接問他,他說的確有很多人找他談,但他還不太了解中國市場,不放心出版過程可由自己話事,再聊下去,我發覺他不愧是BBC記者出身,視野不是一般出版人。該雜誌創刊號的封面故事是日本海軍,石破天驚,內頁既有國際新聞深度採訪,也有城市生活與品味專題。
後來他選址香港灣仔開店,設立編輯分部,在日本東京以外,這是亞洲區第二個基地,放棄了曾考慮過的北京與上海。
《MONOCLE》提倡的宜居城市指南、可持續等概念,在西方先進城市暢通無阻,在中國?城市發展仍處於暴發戶階段,炫富,好大喜功,生活如戰場。如果人權、產權都無法得到保障,奢談生活閒情與城市規劃,就像性幻想,只有幻想的快感,得不到真實的滿足。更別說經審查後被閹割的內容,還有甚麼風格可言。不能說他不了解中國與中國人。
(註:梁文道告假,「陀山鸚鵡」本周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