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喜不報憂,不同意見的聲音幾乎都被消滅,甚至連重要的民生新聞也沒有報道……終於一班記者自己辦報,租地方、拉廣告、找讀者,困難多得數不完,但他們堅持了剛好一整年。
這份月刊,就是澳門《論盡》。
社長陳麗靜、主編小花、廣告聯絡Ava Chan,都是同一個人,她是前澳門廣播電視台的記者。這澳門唯一的公營電視台,新聞部多次被員工公開投拆高層干預編採工作。「有時很難過,因為是自己的同事不爭氣。」陳麗靜說曾經試過記者要追訪某官員,攝影師聽了沒表示反對;可是官員出現,攝影師卻完全不動,記者氣問,攝影師才答:「上司說,我們毋須要追。」
澳門新聞局表示四月中會公佈《出版法》的諮詢報告,然後開始修例,新例沒有解釋甚麼是傳媒不能報道的「國家機密」,並且刪去原先初犯者可繳罰款代替監禁的保障。前線自我審查,政府收緊監管,澳門的新聞自由嚴重被打壓,香港也會步其後塵嗎?
「現實好灰,太多有權有錢有能力的人希望控制資訊,而人們又不介意看到的報道是否真實。」陳麗靜說堅持,是因為情況壞到這地步,更不想認輸:「個個電視台都是『河蟹』,份份報紙都是『鱔稿』,如果我們不做事,這一代的同業會愧對下一代,為何連一點報道也沒留下來?」
《論盡》的排版很漂亮,乍看會以為是文藝青年的刊物,可是報道內容既闊且深:警察權力過大、新建築罔顧環境、立法會選舉爭議等等,雖然每期印量只有二千份,但加上網頁和臉書的宣傳,影響力俱增。例如澳門政府去年突然決定澳門中學生參加大學聯考,在友好學校試行後便計劃在新學年推行。《論盡》率先邀請學者、教師、學生等不同代表舉行論壇,十日內所有澳門媒體才跟進報道;《論盡》隨即發表一系列報道,探討澳門教育政策的結構問題。
《論盡》的作者中,除了學者和文化界人士,還有現職記者用筆名撰文,所以人脈很廣,每期人物訪問不盡是小人物,連極低調的澳門富豪陳明金,亦罕有地從中道出發迹史。每期的保育專題,由昔日的新馬路,談到老店食肆倒閉。陳麗靜有點欷歔:「這些懷舊專題,我們最初還怕不夠料持續報道,結果還來不及訪問便倒閉!」
《論盡》的前身要追溯到2010年,最初「寄居」在澳門《訊報》周日一頁全版,兩年後,陳麗靜和朋友們決定獨立出版。第一期在5月1日遊行時發售,第二期在六四遊行時擺賣,第三期正好趕上7月的一場示威,《論盡》可說是澳門社會運動的一分子。自由行令澳門富起來,也令新一代更多反省,多一點關注政治、經濟、保育等議題。
上月陳麗靜代表澳門傳媒工作者,來香港參加兩次傳媒遊行,回澳後遇到一些麻煩,她不想公開,但如今不得不面對《論盡》的生存問題,目前只靠有心人湊錢,很難長期經營。「一周年,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在傳媒遭受危難的時候,若然放棄,同業會好洩氣。」她坦言個人經濟負擔暫時不大,因此仍然會試多幾年:「試到我無路可走,才認命吧!到時也可退到社交網站,當公民記者。」
《論盡》4月號的封面是「港澳新聞自由 危機四伏」。我們可以買機票支持台灣學生參加學運,也可去油麻地Kubrick書店買一份《論盡》關心一下港澳傳媒正面對的問題。
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