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一個二人在家享受咖啡的廣告,可找一個佈置溫馨的家居實景,也可找間影樓加幾件道具。廣告導演李浩良(Ellis)卻因沒找到合適的梳化而親手縫了一張。在廣告中,這張梳化出現的畫面不到十秒,但每塊布卻經過多番構思拼湊。鏡頭前看不到的心思,卻一觸即發了Ellis做梳化的熱情,一間梳化studio便因這樣一個故事開始。
記者:容慧心
攝影:陳永威
廣告導演Ellis的太太Henny是時裝設計師,一個構思一個縫紉,因着替劉子千演出的四洲咖啡廣告做一張背景梳化而開始了設計拼布梳化的興趣。「廣告用的那張只是粗略地用大頭針、扣針釘起,起初沒有想過認真地把它變為成品。後來再拍另一個廣告,我又想用一張這樣的座椅配襯,便開始認真縫起來了。」
每張梳化都有一個故事。例如Lake Side Cafe Chesterfield梳化,左邊是森林,右邊是餐廳,前面用一塊法國棉質印花布(toile),後面用一幅牛仔布。這張二人梳化看上去每塊布各不相干,箇中原來也有故事。「我們吃肉,也把動物頭掛在牆上。左邊的幾隻動物明明在森林散步,看過去右邊已是一間間酒吧餐廳的街角。再加上平日穿的牛仔布料、放咖啡豆的麻布袋,其實這張包圍着我們梳化的布,正在訴說着一個消費的故事。」另一張大觀園座椅,則是用西方織錦布(tapestry)織出郊遊的主題,旁邊是東方的牡丹花圖案。「這個有點中西方融合的感覺,在花園郊遊,就像一個大觀園一樣。」做這個拼布梳化不單是眼睛的享受,Ellis更着重的是拼湊出來的味道和主題。
Ellis的Independent Label於2010年成立,到今年才有正式的studio兼showroom,四年來做過的梳化大約40張,賣出了20多張,以商人角度來說Ellis絕對不是在做生意。「梳化一半價錢落在購買意大利椅子的成品和運費上,另外兩成是布料,一成是手工,還有營運、耗損等等,餘下才是可賺的設計費吧。」
Ellis做梳化也講究靈感,他最愛意大利梳化和椅子的古典形態。買了座椅便設計圖案,之後交由包布師傅安裝。目前合作的師傅,花了一年時間才找到。「過程中最花時間是構思拼布,我們着重故事構思、顏色和質料的配搭,有時候只餘下一塊布的空位,也是為了等待找到適合的布,因而擱着數月未能完工。」
找尋心水布疋除了去深水埗,Ellis也喜歡到外國的二手巿場,貪那裏夠多古靈精怪的布料出售。那些布料可能是包木枱的皮革,或者是廚房抹布或飯廳的窗簾。「其實那些布的圖案十分好看,用那些布來做梳化,可以配襯出一張張不同主題的藝術品。」雖然做一張梳化花盡心思、時間甚至金錢,但比起香港一些名店的相近類型梳化,我們的標價只是他們的七至八成。「想找到更多知音人,你可能會覺得要模仿非常容易,但故事的構思不是人人能掌握和領會。」他們追求的,正是透過梳化與客人的藝術交流。
顧客Eva:情懷古典感覺新簇
顧客Eva對Independent Label的拼布梳化心儀已久,等到家居裝修,刻意把家裏佈置得安靜清簡,買來一張拼布梳化擱在火爐旁邊。它用vintage tea towel和盛咖啡豆的麻布袋製成,圖案都是小鳥、農莊小屋和鮮花,是法式野餐感覺的一張椅子(左圖)。Eva說看過很多懷舊傢俬店的梳化感覺都不夠乾淨,只有這張情懷是古典但感覺新簇。因為家裏跟丈夫和兩位小朋友同住,覺得現在流行的工廠風不太適合,便決定走和諧鄉村路線,這張梳化配襯得剛剛好。